任泽平: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中美经济新周期向何处去?
发布时间:2018-2-7 14:50阅读:478
近期美国股债双杀,周一美股大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突破2.7%。受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影响,欧洲、日本、中国等股市均大幅调整。为什么?向何处去?
1、从宏观策略经验判断,股涨债跌是经济预期向好,股跌债涨是经济预期转差,股债双杀大多是因为流动性、资金面或估值层面出问题。从近期美国PMI处于扩张期、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结合欧洲、日本、中国等数据来看,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显然经济基本面仍然向好。
2、美国股债双杀,根本原因是经济持续复苏、油价上涨和特朗普新政引发的通胀预期升温以及货币政策收紧预期,至于量化交易和盈利盘积累调整压力等更多地是技术层面。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口 +20万人,超预期的 +18万人;美国1月失业率 4.1%,接近充分就业状态;1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 2.9%,创2009年以来最大增幅。特朗普减税和监管放松政策有助于企业增加资本支出,进一步增加通胀预期。
市场主要担心的是通胀加速到来引发的货币政策加快收紧的风险,所以是股债双杀。
3、根据以往经验,通胀周期滞后于经济周期,加息初期不足以抑制经济复苏,直到利率过高抑制经济活动并刺破高杠杆部门的金融结构脆弱性。总的来看,美国仍处在加息的上半场,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但利率水平和金融条件仍处在比较宽松环境。更为重要的是,2009年以来美国这一轮采取了“宽货币+严监管”的政策组合,有助于控制金融结构的脆弱性并拉长经济复苏时间。
4、展望未来,从周期的角度讲,全球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形势前景是金融周期向下和新周期向上叠加博弈的结果,从估值的角度是分子盈利和分母利率的赛跑。美国经济新周期是2012年开始复苏,欧洲经济是2016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中国经济是2016年L型触底、2017年前后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经济新周期是决定过去两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大类资产走势的主要逻辑,所以2017年股涨、债跌、商品涨、汇率强,新周期论战多头完胜。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缩表,2015年12月首次开启加息,中国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收缩影子银行体系并多次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全球步入流动性拐点,处在金融周期下半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中信证券基金投资全指南:选基、定投、止盈全解析
2025-08-25 16:55
-
融资融券开户和交易怎么做?入门到实操一篇看懂
2025-08-25 16:55
-
互联网保险乱象频发,网上投保如何破解“投保易理赔难”困局?
2025-08-25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