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三成多股民关注上市公司信披
发布时间:2018-1-12 10:42阅读:349
读书看报,天天向上,这也是中国股民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学习型”的群体。
调查显示,股民们的投资知识主要来自于自学。在“知识来源”中,41%的股民选择“书本知识的自学”,20%的股民选择“报刊杂志的文章”,而“亲朋好友介绍”只占17%。
“股评家讲解”和“各种讲座”合计不过17%,这也说明,机构和专业人士在各类场合的谆谆教导虽然热闹,但前去捧场的股民基本是“打酱油”的。
“我当年就主要是看书。”股民“毛老师”说,自己当年曾在复旦大学教书,但股市初开,谁都没有足够的知识,“1987年美国股灾闹得很大,报纸上写多少亿的美元化为灰烬,我们都不是很理解。我们这些大学教师,还是读经济的,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自己炒股了,到处借书买书,出版社出一本我就买一本。”
股民印先生回忆说:“当年一个台湾人写的《股市24经》对我影响至深,书里说连拉三个涨停板的股票,你不要去买,因为人家获利已经丰厚;连跌三个跌停板的股票也不要去买,因为公司出了问题。如果挣了10%以上,你要慢慢减仓。”印先生说,这本书指导了自己几十年的操作。
不过,尽管股民们酷爱自学,但是对于各类上市公司信息所做的“功课”却略显不足。在对上市公司信息关注程度中,60%的股民选择“一般”,选择“很关心”的只有34%。在不太关心上市公司信息的股民中,“觉得没用”的占了37%,“认为信息不可靠”的占了33%。
这一点或许会督促A股上市公司真正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公平与“含金量”,而不是事先透露给“老鼠”们,或者在股价已经大涨或大跌后,才姗姗来迟公布重大信息。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中国股民的投资知识结构并不完善,一方面各类机构对于股民的投资者教育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炒股秘籍”、“炒股诀窍”占据了主流,而缺少机构能教导股民进行公司价值分析、阅读公司信息。
另外,在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选择中,股民们最想了解的依次是“财务报表”、“发展战略”、“股权结构变动”、“临时公告”和“管理团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