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最初深企外迁的媒体报道引发民间大讨论
发布时间:2018-1-9 10:53阅读:161
从2007年最初深企外迁的媒体报道引发民间大讨论,到2017年深圳政协的调研报告中明确“深企外迁已成潮”,时光已匆匆流失,一晃已是10年。
10年间,深圳的明星企业不断涌现,但它们做大了之后,往往会选择异地开花,外迁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确实,深圳聚集了太多的优秀企业,土地也显得更加珍贵,自然不可能像东莞等其他城市提供如此优厚的土地优惠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推高的高房价,正是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但深圳的“城市名片”效应已经形成,创新氛围、营商环境、法制环境以及人才效应等等,都是时间赋予深圳沉淀下来的财富,也是其他城市短时间内无法逾越的。这是深圳的“壁垒”,是阻挡企业彻底搬离的秘密“武器”。
但这不代表深圳就可以将外迁成潮视为习惯,可以视而不见,甚至忽略。如今第三产业已占六成比重,说明深圳制造业的支撑作用确实在下滑。因此,未来城市真正的支撑点在哪里,如何再培养出像华为这种世界级的大企业,是深圳当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当前,上海、北京,包括美国对制造业的争抢都非常厉害。站在大产业的角度,行业本身也会经历从朝阳到夕阳的周期。深圳如何把握产业规律,培育出能代表未来方向的产业、行业和明星企业,考验着这个城市的智慧。
深圳这座城市名片再亮,如果不经常擦一擦,也终将有黯然失色的一天。因此,请务必对企业的外迁潮保持足够的警醒。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