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股票期货开户办理佣金最低是多少
发布时间:2018-1-2 11:29阅读:292
从“811汇改”至2017年中期,市场上对人民币一直有贬值预期。尤其是2016年10月后,美元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大幅走强,而人民币则出现连续、较大幅度贬值。当时,不乏学界、业界人士对基于“上日收盘价+一篮子货币变化”的“双锚制”产生质疑。更有观点认为,不应该让市场对人民币形成单边贬值的预期。
尽管2017年初的“离岸人民币空头狙击战”打消了部分贬值预期,但在2017年上半年,即使美元走弱,人民币并没有出现相应升值。
张明认为,从 2016年初“双锚制”实施以来,这期间的汇率走势可以概括成“非对称贬值”。例如,2016年下半年,当美元指数走强时,人民币会选择盯住篮子;而2016年上半年和2017年1-5月,美元指数走弱时,人民币会选择盯住美元,对篮子贬值。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民币无论在美元走强或走弱的情况下,都出现了所谓的贬值。他认为这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当时央行可能认为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没有释放,有意引导人民币贬值;另一种解释则是在“双锚制”下,“由于国内资本流动,所以收盘价一直有贬值压力,因此最后到底升还是贬则主要看篮子。这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美元很强,收盘价、篮子都要求人民币贬值,最终就会造成人民币出现很大幅度的贬值(2016年下半年);二是收盘价仍要求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美元并非很强,且对日元欧元贬值,篮子要求人民币升值,最后会使人民币对美元比较稳定(2016年上半年、2017上半年)。”
可见,过去一段时间内,在境内市场没有出清的情况下,人民币收盘价持续贬值,而“双锚制”则促成了上述非对称贬值格局的形成。不过,在2017年5月引入逆周期因子后,这一格局就改变了。
在新公式下(三因子模型),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逆周期调节因子会削弱上日16:30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27
-
本周打新日历!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27
-
为什么粮食ETF会上涨?
2025-05-26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