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投资方“青睐”独立售后业务 原厂件流通催生全产业链变局
发布时间:2014-12-12 17:50阅读:714
独立售后并不是4S店的“天敌”
也正因如此,部分4S店已经在原有的4S售后业务体系外,对独立售后业务体系进行投资。好途邦成都吉翔服务中心便是一例,据了解,这家公司目前有10余家4S店,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而在包括绵阳等地,又运营有几家好途邦连锁快修店。“在4S店网店覆盖不足的地方,连锁快修可以有效覆盖保有客户,防止利润流失,而另一方面,这种类似于2S的模式在成本投入上又不至于给投资方带来太大压力。”一位分析人士如此表示。确实如此,从成本上看,目前一家4S店的平均投资成本在2000万元左右,而诸如好途邦这样的连锁快修店,投资成本最高仅为600万元,而最低可至60万元。因此,相对于4S店投资回报周期的拉长或不可预知性,上述好途邦的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3年或者更短。据肖志豪透露,在目前好途邦的投资方中,有不少是传统的汽车经销商。
“独立售后业务与4S业务是一种错位竞争的关系。”盖世汽车CEO陈文凯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打了个比方,“就像你买了一件价格昂贵的皮衣,最开始肯定要到正规的售后服务点去清洗保养,但是过几年,衣服旧了,你就可能会选择连锁的干洗店进行保养和清洗。”在他看来,决定汽车进入4S体系和独立售后体系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车龄情况。一般2-3年质保期内的车主会选择4S体系,但在2-4年之间,消费者可能就会逐渐从4S店流出,这种情况在4-8年间会进一步加剧,而在6年后,绝大多数的车主将会选择独立售后体系。“这种错位竞争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互补性。”在上述关注渠道的人士看来,比如在美国等汽车服务链条相对成熟的国家,质保期内的客户基本上都在4S店进行维修保养,而之外的客户则进入独立售后体系,二者相伴而生,共同存在。在中国市场,由于新车销量的放缓,而汽车保有量和车龄的增加,未来独立售后业务的增长速度将有望超越4S体系内售后业务。
据上海国际汽车零部件中心总经理杨怀景介绍,2012年,国内有38%的乘用车车龄在1-2年之间,而车龄大于6年的车只占30%,但到2015年,将有35%的乘用车车龄大于6年,而1-2年新车的占比下降至30%。也正因如此,据记者了解,包括上汽好途邦在内的专业连锁汽车维修机构都制定了较为激进的扩张计划。“我们2014年的网络将达到150家,而到2020年全国的服务网络将有望达到2000家。“好途邦项目市场总监肖志豪对记者表示。
原厂件流通催生全产业链变局
“随着经销商转型做售后,现有的小修理厂可能会受到冲击。”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社会修理厂相较4S售后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便宜,但呈现出无序、不透明、服务缺失以及诚信度欠佳等诸多问题。而随着原有经销商发力独立售后,社会修理厂唯一的“价格”优势将会减弱。据记者了解,相较于4S体系,车主在独立的连锁维修机构修车和保养的成本将缩减30%左右。与此同时,经销商参与的独立售后体系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优势,即原厂配件的获得。“配件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因此车主在维修保养时更愿意选择原厂件。”肖志豪告诉记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