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MLF增长近万亿 成基础货币供给重要渠道
发布时间:2017-12-3 17:37阅读:576
本报记者张奇北京报道
12月1日,央行官网发布11月末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余额,其中MLF和PSL延续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11月,央行开展MLF操作4040亿元,11月末余额4.42万亿元,比去年末增长9632亿元。当月开展PSL规模468亿元,11月末余额2.62万亿元,比去年末增长5691亿元。
其实创设于2014年9月的MLF和2014年4月的PSL,在2016年迎来加速增长,当年MLF余额增长419%,PSL余额增长90%。而增长的大背景则是外汇占款收缩。
央行《201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保证基础货币供给,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情况,每月适时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有效弥补了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缺口,成为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
“从根上讲,这是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转变。过去十多年主要靠外汇占款投放,央行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创设并发行央票回笼货币。不过当前形势逆转,外占收缩,央行需要通过降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
近日穆迪发布《中国银行业:人民银行扩大中期借贷工具的使用对银行具有正面信用影响》报告,指出中国央行2017年扩大MLF和PSL两种中期借贷工具操作,已经改善了货币管理,使其能在操作层面上微调流动性供应,而不影响政府宏观货币政策方向。
《报告》认为,扩大使用MLF使银行在两方面直接受益:一是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因为作为市场资金来源之一,MLF比回购和同业负债等其他资金来源更稳定。目前MLF的期限较长,期限为一年,意味着银行用此类负债可以更好地与其资产进行长期匹配。二是MLF利率低于相同期限融资的市场利率,从而有助于降低借款行的融资成本并提高其利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此不太认同。他认为,央行以MLF、PSL的方式将资金投放给大型金融机构,其它金融机构本质上以同业融资的方式取得资金,因此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可能会使金融体系对于批发性资金的依赖程度上升,进而使同业负债占比上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求问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有哪些?
求问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有哪些?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