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保组织:中国应停止不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4-12-10 23:18阅读:485
城镇化应关注“碳锁定效应”
报告称,未来的世界城市化进程将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其中,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将成为三大主力军。这三个国家在2014至2050年间的城市人口增长预计将占到世界总城市人口增长的37%。即使在保守的人口增长预测模式下,到2040年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一直急速增长。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谢鹏飞介绍,城市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建筑、交通、工业和服务业的能源消耗。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服务业(包括金融、贸易)的发达、及基础工业的外迁,通常建筑和交通是主要碳排放源。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则以工业行业的碳排放为主,但是新兴经济体的大中城市,其交通和建筑用能量增长很快。
“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报告称,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史无前例。全国城市人口比例从1978年的18%上升至2013年的53.7%,平均每年约1500万农民转成城镇居民。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目标和还不高的城镇化率,预示快速城镇化趋势可能还会持续十几到二十年。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城镇人口:7.3亿,相当于2.4倍的美国全国人口或9倍多俄罗斯人口。中国的城镇人口居住在658个城市中,其中16个城市人口超过500万。中国政府的发展目标是使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在2020年达到60%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六年里还要有1亿多农民住进城市。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10亿。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建宇说,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给中国带来经济增长、贫困人口的减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和困扰。在环境方面,低密度的土地利用、快速的机动化、落后的能源使用效率使中国城市的碳足迹甚为可观。
数据显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13年的碳排放量达到95.243亿吨。中国的城市贡献了约70%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的3.9倍。
五家环保组织的分析显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持续降低城市密度、过度分区、城市边界的不断扩展和蔓延,会引起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资和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具有碳锁定效应,奠定一座城市的交通和建筑用能模式和碳排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