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139亿元煤转酒工程搁浅 邢利斌等参与者被查
发布时间:2014-12-8 22:59阅读:699
吕梁属于地级市。2010年,受吕梁市政府“引导”,当地30余名煤老板联手投资50亿元,组建了山西中汾酒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汾酒业”)。按照吕梁市政府的规划,在成立中汾酒业的同时,还计划在吕梁管辖区内的“酒都”汾阳市,投资139亿元,倾力打造一个规模宏大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
杏花村酒业园区开建之初,山西省领导亲临现场,责成省发改委把该项目列为“全省重点”,并要求尽快投入生产;吕梁市委、市政府则明确,这是煤炭转型的“一号工程”;汾阳市政府寄予的希望更大,认为是发展当地经济的“翻身工程”。
吕梁政府方面积极推动煤老板们投资酒业的,是时任吕梁市委书记的聂春玉、吕梁原副市长张中生。今年山西“塌方式”腐败震惊全国,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张、聂两人先后被中纪委宣布接受组织调查;中汾酒业的三大股东——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邢利斌、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廷亮、山西中阳钢铁集团董事长袁玉珠,也因参与官场贪腐问题,被政法部门控制。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吕梁市实地了解到,随着聂春玉、张中生等人的落马,杏花村酒业园区的后期建设已经基本停滞,而参与“中汾酒业”投资的其他煤老板们,也处于进退两难当中。
“一号工程”停顿
邢利斌、袁玉珠等吕梁煤老板联手转投白酒业有其特殊背景。2009年,山西省启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大批民企煤老板被迫退出煤炭行业。为防止这部分资金外流,帮助煤老板们找项目成为山西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
吕梁煤炭资源富集,所辖13个县(市)均产煤炭。仅2009年,吕梁市民企煤老板们获得的煤改补偿金就超过400多亿元。2010年2月,时任吕梁副市长的张中生出面组织邢利斌、袁玉珠等煤老板们,成立了中汾酒业。此后短短一两个月,由张中生牵头的杏花村酒业园区项目,又先后完成考察、选址、向省政府汇报等一系列工作。
该项目在上马的过程中几乎一路绿灯。3月下旬,吕梁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聂春玉在会上宣布,要将杏花村酒业园区作为煤炭转型的“一号工程”;4月上旬,时任山西省副省长的陈川平在听完聂春玉、张中生等人的专题汇报后,表示要对杏花村酒业园区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从吕梁市委、市政府,再到山西省政府,多方面的高调支持,为煤老板们投资白酒布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公开资料显示,吕梁市对杏花村酒业园区的规划是,整个园区的建设2015年底竣工,占地接近9000亩,总投资139亿元,白酒年产10万吨,是山西汾酒(21.77, -0.52, -2.33%)集团的3倍。
除了白酒生产,杏花村酒业园区还计划建设山西酿酒博物馆、酒文化风情街、现代物流园区等。按照吕梁市的计划,这些超大规模的投资在解决3万个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能带动周边10万农民致富,为政府每年新增50亿元的利税。
杏花村酒业园区于2010年9月28日奠基,山西省十多个厅局的一些官员都到场庆贺。园区内基础设施的投入更是巨大,此前张中生曾带领吕梁和汾阳市的多名官员以及设计人员,到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等地,对很多仿唐、仿明清建筑做过考察。此后他对整个杏花村酒业园区建筑给出的设计要求是,要体现“外仿古、内现代”的豪华风格。
于是酒业园区开工后,从酿酒区到办公楼、会展中心,再到园区内的五星级酒店,外观都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而内部又极具现代感。园区四周是用青砖垒砌起来数米高、10米宽的城墙,绵延10多公里。
吕梁市的一名官员告诉经济观察报,到2013年10月底,整个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的投资已超过90亿元,基础建设工程大约完成85%,应该已经基本具备白酒投产条件。
然而就在此时,吕梁市和酒业园区两方面却开始推迟白酒生产。据经济观察报了解,原因一方面是2013年以来白酒市场持续惨淡,另一方面是,吕梁市在大规模搞酒业园区的过程中,内部已经出现一些分歧,对酒业园区的发展前景也很不乐观。
与此同时,对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节奏也慢了下来。到了今年,随着山西多名官员落马,十多名煤炭企业主被有关部门调查,这项曾经的“标杆工程”、“示范工程”陷入尴尬。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