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山压顶 铟市暂难起死回生
发布时间:2017-8-29 09:03阅读:697
自2015年9月泛亚危机全面爆发,3609.46吨的铟库存就成为压垮铟(化学元素)市的阿克琉斯之踵。虽2015年11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涨价热情一派火热,但铟价自2014年9月暴跌以来,始终成为被抛弃的对象,乏人问津。
![]() |
铟市持续多年的低迷行情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泛亚事件一声惊雷 铟市遭受重创
前些年由于泛亚恶意收储铟,造成铟市虚假繁荣,导致国内新增产能暴增,而随着2015年泛亚“东窗事发”,铟价一落千丈,国内铟行业也面临洗牌,大量生产企业停产,行业陷入困顿。能正常生产的企业凤毛麟角,投资投机客也消失无踪。
虽环保整治限制铟企开工率 但市场恐跌心态下需求低迷持续
产量降幅有限
在多年的环保整治压力下,迫使加工企业生存压力陡增,生产量萎缩,粗铟原料加工企业开工不足半数。更有甚者放弃粗铟加工,转向其它金属的回收。锌价大涨导致的加工辅料涨价,也令粗铟生产成本大增,进一步打压生产积极性。不过由于综合回收企业可通过废靶等其它渠道进行回收挖潜,和铅锌锡等冶炼企业副产品的产出,因此产量并没有大幅减少。
需求内外交困
但铟价多年来持续低迷,令终端厂家谨小慎微,唯恐库存放大有跌价风险,仅维持按需采购,采买分批小量落实。海外需求的萎靡也加剧了铟价跌势。虽出口配额取消,但因价格匹配度低,也难以刺激成交。整体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困局。
![]() |
精铟的金融属性在泛亚事件未彻底解决前,已基本难以吸引投资投机商大肆入手。因为横亘在市场人士心中的刺(巨大库存的去向)难以消融。
液晶面板行业需求量减少 铜铟镓硒太阳能薄膜电池行业需求短期难以释放
据了解,铟因其光渗透性和导电性强,主要用于生产ITO靶材(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触摸屏),目前占全球铟消费量的70%左右,所以铟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液晶电视、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消费电子行业景气高度相关。
但受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海外以ITO靶材、铜铟镓硒太阳能薄膜电池为主的生产受阻,精铟出口今年来在海外市场遭到冷遇。国内液晶面板行业近年来相继关厂,产能的降低,也令精铟采购需求减少。同时据媒体报道,国内多个铜铟镓硒厂生产基地建设缓慢,甚至停滞,短期内对铟的需求难以释放。
(上海有色网 许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