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盘解读A股史上最高单日成交7100亿神话
发布时间:2014-12-1 20:13阅读:1269
A股太任性了!今天一不小心地创造了历史。 成交额达到7105亿元,超越美股历史上的成交额最大值,创全球股市历史最高纪录。网友如被关了七年的壮男被放了出来,一发不可收拾啊!
A股制造世界单日成交额最大值
A股今天成交量7000亿人民币,已经超越美股历史上的成交量峰值(2007年7月26日,995亿美元,约合6100亿人民币),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国单日成交量的最大值。(目前美股平均日均成交量仅250亿美元左右。连A股的一半都不到。)
A股难忘一周:创四年最大周涨幅 成交量破纪录
上证综指收盘再创三年新高,大涨1.99%,报2682.92点;周涨7.9%,创2010年以来最大周涨幅。深证成指收盘上涨1.57%,报8999.80点。两市今日共成交7105亿,再创历史新高。
板块方面,受存款保险制或于明年1月正式出台提振,银行板块飙涨8.4%,携手交运板块领涨两市。上周中国央行意外降息后,另一权重板块房地产开发本周亦有不俗表现,今日涨超2.5%,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录得6年半来最大单周涨幅。
第一上海证券策略师Linus Yip告诉彭博社: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降息,市场期待它会进一步降准。金融业现在心情好着呢。
经历了本周的大涨后,中国股市的市值已于昨日首次超越日本股市,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股市。
在降息利好的刺激下,A股放量大涨,市场做多热情高涨,两市融资融券的余额也不断攀升,周四A股融资买入余额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当天融资买入余额突破8000亿元,达到8062亿元,此外,从7000亿到8000亿,仅花了17个交易日。
银行板块全线大涨,光大、交行、中信和华夏等六只个股涨停:
与此同时,在过去几天中表现极为强势的券商板块今日出现回调,一定程度上对股指表现构成拖累:
四大动力推动银行股暴涨 或是真正牛市起点
11月28日午后,银行股在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的带动下整体暴涨,整个板块上涨8.44%,并拉动上证综指创出年内新高,与此同时,很多前期热门的概念股大跌。
于是,在牛市到来与否的问题上,市场又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透露:今天的市场表现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市场上并没有增量资金,卖掉房子进入股市的口号还没有兑现,因此还只是二八效应的表现,投资者在轮流炒作各个板块,比如券商股经过了沪港通的效应后,今天就开始大幅下跌。
但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林博程认为,这恰恰是在为银行股正名的表现。“银行板块长期的低估值模糊了市场情绪,20%ROE的行业却是估值最低的行业?去年底以来,金融改革创新加速,改革预期正在修正市场对于金融板块的逻辑。随着资金不断入场,投资者情绪日益高涨,这也说明了没有银行股参与的A股不能称作牛市。”
对于明年即将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林博程表示,无论是统一费率还是差别费率,存款保险制度将小幅增加银行存款端成本。如果存贷比调整(同业负债纳入一般存款项,缴纳约18%-20%的存款准备金,银行经营资金减少)成行,降准等宽松政策成为大概率事件,两个因素对冲之后,息差收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林博程认为,从长期而言,金融改革创新预期对冲银行业规模和利润增速调整,未来银行发展更加强调强化核心优势和差异化发展。民营银行准入门槛降低,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互联网金融蓬勃崛起,地方行政干预削弱,未来银行业并购供给增加;产业资本流入,优先股推出,配套政策完善,并购需求逐步增加,银行业轰轰烈烈并购现在可以开始想象。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选股呢?首先,要考虑市场资金流向,交通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市净率较低,较低的估值提供良好的安全边际;其次,要买未来,买成长性,给予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优秀银行高溢价,像南京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推动收入结构优化,差异化发展走在行业前列,、宁波银行(资产结构调整丰富收入来源,客户结构调整目标大零售,不可忽略的小银行)、平安银行稳步转型零售银行,金融创新对冲息差收窄)和华夏银行(混合所有制标的,改革激活潜力)等都是不错的标的。”林博程说。
大摩:中国股市不再反应基本面 而反映央行意志
在降息的利好下,A股市场放量大涨,增量资金大举入市,两市融资融券的余额也不断攀升,今天A股融资买入余额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当天融资买入余额突破8000亿元,达到8062亿元,此外,从7000亿到8000亿,仅花了17个交易日。
这与美股去年的情况非常相似。华尔街见闻曾报道过,2013年9月,纽交所保证金借款规模刷新纪录高位,当时标普500不断上涨。
投资者愿意借款买入股票,意味着市场对未来的行情相当乐观,因为他们在股价上涨之际愿意承担更多债务,但是这可能与预示着股市的投机性正在增加。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股市这一轮大涨很像"央妈看跌期权"(PBoC Put),即股市不再反应经济基本面,而是反映央行的意志。
即只要经济增长乏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就会不断加大,而新增的流动性在目前看来很难流入实体经济来降低融资成本,更多的是涌入资本市场推高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
综合自:华尔街见闻、和讯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09:58
-
国庆中秋节前理财这样操作,躺赚“双重9天利息”!
2025-09-28 09:58
-
中长期利好,港股ETF应该怎么选?一览20+产品排行榜
2025-09-28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