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在美豆增产与出口转好之间寻找方向!
发布时间:2016-11-7 14:05阅读:335
最近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走势可谓是跌宕起伏,10月中旬开始豆粕走出一波小幅反弹行情,而本周则出现了连续回调,几乎吃掉了这波反弹的全部涨幅。对于十月中旬的这波反弹究其原因,从基本面上看更多的在于美豆强劲出口数据的推动,从近期的美豆周度出口销售数据来看,截至10月27日当周,美国2016/17年度大豆出口销售净增251.42万吨,大幅高于市场预估的125-160万吨,较上周增加22.92%,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286.7212万吨,高于220-250万吨的预估区间,较上周增加3.89%,连续几周美豆强劲出口数据的反馈激发了美盘市场上投机基金做多的热情,截至10月底,福四通统计美豆净多单增加9000张至132272张,美豆粕净多单增加9000张至92377张。
随着美豆收割速度的加快,新季美豆产量日渐清晰,市场普遍预计11月份USDA供需报告将会继续上调美豆产量预估,FCStone给出的最新单产预估为52.8蒲式耳/英亩,明显高于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预估的51.4蒲式耳/英亩。目前美豆收割率为87%,差不多到11月中旬左右就基本可以收割完毕,11月供需报告给出的产量预估就几乎可以代表新季美豆的实际产量,虽然产量有继续上调的可能,但是市场对美豆超高产量的预期已基本消化的差不多了。
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南美,据悉巴西大豆播种速度快于往年,截至10月27日,巴西2016/17年度大豆播种完成41%,上年度同期为31%,USDA驻巴西参赞预计2016/17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1.01亿吨。上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西部、拉番帕省北部和科多巴省南部地区出现暴雨,造成局部地区发生洪涝,严重影响了阿根廷大豆的播种进度,大豆播种率恐怕还不到5%。随着南美大豆逐渐进入关键生长期,天气将成为影响作物产量的核心因素,目前播种的巴西大豆预计收割正赶上1到3月的巴西雨季,届时很容易形成收割中断或造成大豆产量损失,而阿根廷更加令人担忧,抛开天气因素不谈,由于阿根廷政府推迟执行降低大豆出口关税政策,2016/17年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恐将较上年减少高达4% 。
对于国内豆粕而言,目前正处于缓慢重建库存之中,截至10月21日,我国主流油厂豆粕库存57.7万吨,环比上周增加11.38%,较10月7日当周创出的44.24万吨的库存低点增加30.42%,但是较去年同期仍然下降了24.29%。预计四季度最后两个月的大豆到港量也将逐步增加,11月大豆到港量预计为750-760万吨,12月到港量预计为820-830万吨,后期进口大豆能否顺利到港,将决定期现价差的回归是否以现货下跌的方式来实现。当前不少大豆船货选择好望角航线后,使得平均到货时间较美湾出发至中国延迟15-20天,这令我们不得不产生担忧,明年1月中旬之后就将进入春节假期,这使得厂商的节前备货时间有所提前,届时国内豆粕供应是否能满足节日备货需求也存在疑问。
综上所述,后期美豆及豆粕基本面多空因素交织,目前行情主要由事实上的高产量与国际市场对美豆的高需求共同主导,产量因素基本兑现了,但未来出口能否持续保持强劲值得我们关注。另外就是南美产区的天气因素了,预计最早11月末12月初南美天气问题将可能成为市场焦点,如果天气不出问题的话,那么巴西大豆最早将在1月份与美豆在出口市场上展开竞争,因此笔者认为目前美豆及豆粕这种区间震荡格局预计仍将会持续,震荡格局何时能打破,那就需要这些潜在的因素真实出现并引发质变。(特约撰稿人小顺,文章来自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网独家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网址:http://blog.sina.com.cn/u/5199246754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网址:http://qhkh.cofool.com/view-442.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