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没有找到“看长做短”的主线
发布时间:2016-7-11 20:21阅读:671
本周的主要变化有: 1、年初以来30个城市地产累计同比销售增速35.7%,同比增速继续回落;2、国内工业品价格中钢铁和煤炭上涨,其他品种微跌,海外大宗品普遍下跌;3、两融余额较上周上升2.3%至8701亿元,大小非本周净减持48亿元,已连续13周净减持;4、6月CPI略有回落,PPI降幅收窄。
对于市场趋势,我们一直强调在“看长做短”的市场特征下,只有改革转型、流动性、汇率这三大中长期因素出现改善,才能在短期带来一波值得参与的反弹。而最近两周随着市场的反弹和情绪的回升,很多乐观的投资者也开始给我们“反路演”说,其实这三大中长期因素都已经出现了改善的证据:
1、改革转型层面:一是“国企改革”有加速迹象,表现在6月26日宝钢和武钢宣布战略重组、7月6日召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二是“供给侧改革”在加强落实,表现在年初以来已有16个省份发布了去产能方案,煤炭近期涨价明显。
2、流动性层面:英国“脱欧”之后,市场开始预期美国年内加息无望,且其他海外国家甚至会进一步加大量化宽松,这似乎为中国央行的再次货币宽松打开了空间。
3、汇率层面:虽然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但资本外流趋势明显减弱,且股市几乎完全不受影响。
面对大家提供的如此多的积极信号,我们内心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动摇的,因此我们目前需要对这三大因素是否真的已经发生积极改变做一个验证,目前的结论如下:
1、对“国企改革”的验证——是否已在所有权和激励机制方面有积极变化?——感觉仍是“老生常谈”。市场对“国企改革”的期许在于:是否能通过所有权结构的重设,吸引民间资金对国有企业参股控股,从而提升企业效率和股权价值;以及是否能通过激励机制的创新,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而从最近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释放出的信号来看,主要强调的仍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和市场的期许并没有形成一致;而另一方面,目前也并没有看到宝钢武钢的战略重组和此前南北车合并、中冶五矿合并这种简单的“1+1=2”式的重组有什么区别。由于“国企改革”这个主题在最近三年已在市场上反复炒作,难免出现“审美疲劳”,我们认为只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变化,才可能再次激发市场的热情,但目前来看兴奋点还不够多。
2、对“供给侧改革”的验证——是否已看到“壮士断腕”般的去产能?——投资负增长不等于资产负增长。从股市表现来看,传统周期性行业近期蠢蠢欲动,反映了市场对“去产能”带来周期品供需结构改善的期许——虽然周期性行业需求端在萎缩,但只要供给端收缩得更快,就能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而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5月确实有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开始出现了投资增速负增长(比如煤炭、铁路造船、化工、造纸等,不过钢铁和电力燃气的投资增速还是正增长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增速的负增长意味着今年还是在投资,只不过投资的规模比去年少一些而已;但真正的“去产能”强调的是资产端的收缩,即资产负增长。而根据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今年以来所有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增速仍然是正增长的,并没有出现真正的资产端收缩,供需失衡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其实从常理来说,产能过剩行业如果发生资产端的收缩,势必会看到很多企业关停、员工下岗的信息,但目前来看似乎还是“一片祥和”,毕竟“壮士断腕”般的去产能会冲击到地方经济“稳增长”的目标以及带来社会稳定问题,地方政府在推进过程中一定会慎之又慎。综上,我们认为目前的“去产能”还没有真正达到让市场兴奋的程度。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