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投行不安才能让投资者心安
发布时间:2016-6-13 22:11阅读:282
最近一个时期,证监会对市场的监管普遍加强。作为新股发审工作也不例外。在IPO项目接连被否决的情况下,更让投行感到不安的是,发审委的审核工作越来越细。甚至对一些零星收入的核查,对一些小细节的追问,也已经进入发审委员视野。而这种越来越细的审核,显然会让IPO申请漏洞百出,让投行人士疲于应付。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只有让投行人士不安,才能让投资者心安,才会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就投行的职责来说,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是负有很大责任的,但投行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又常常会丧失公正性原则,做出一些伤害投资者,甚至损害股市健康发展的事情。正因如此,就连世界股神巴菲特对于投行业也是心存恐惧。
而这个让巴菲特都感到恐惧的投行业,在A股市场更是做出了很多让投资者感到恐惧的事情。IPO公司高价发行,新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甚至包括某些企业的欺诈上市,这里面都包括有投行的功劳。根据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在2015年新上市的公司中,有90家公司净利出现下滑,占全部次新股数量的40.9%;其中博敏电子(603936)涉嫌IPO材料造假引上交所问询,还有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当年即出现巨额亏损。所有这些问题,作为保荐机构的投行,很难脱离干系。
正是基于新股发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因此,在发审环节尽量多地发现一些问题,尤其是从一些细小的问题上获得突破,让投行感到不安,这无疑是发审工作的正确做法,可以说,近期的新股发审工作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就此而论,证监会对中油恒燃、科龙节能、西点药业三个IPO项目的否决是值得肯定的,让市场感受到了IPO审核制下发审委审核工作的最强音。只有坚持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发审工作的质量,这是对市场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一种表现。
那么,如何让投行在事后监管中感到不安呢?首先是要让投行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与上市公司一起赔偿投资者损失。虽然在这方面已有相应的规定,但落到实处的却较为少见。因此,从下一步来说,就是要将相应的规定落到实处,让投行赔得心痛,赔它个底朝天。其次是要加大对投行本身的惩处力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保荐机构出事,通常都是把皮鞭抽在保荐代表人的身上,而保荐机构本身通常都逍遥法外,或只是受到很轻的查处,很少有保荐机构因为上市公司IPO环节出现的问题而被吊销资格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保荐机构的纵容。而要让投行不安,就是要让投行对自己的从业资格有危机感,一旦保荐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坚决吊销其保荐资格。其三,是要追究保荐机构有关当事人及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让有关当事人把牢底坐穿。而这一条对于震慑投行人士尤其重要。有了这一条,投行人士或许会更加不安了。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则会更加心安,也更有利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