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季度经济不容乐观
发布时间:2016-6-5 22:00阅读:431
2016年一季度经济不容乐观
——勇于直面现实,才能对症下药
董登新 点评
2016年4月14日
昨天(4月13日),中国部分重要宏观经济数据发布,明天(4月15日),中国官方将发布今年第一季度GDP数据。笔者认为,今年一季度经济判断虽不乐观,但危中有机。
(1)第一季度GDP增速预测为6.7%,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根据路 透社(Reuters)最新预测,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速可能为6.7%。近日IMF刚刚发布了一份报告,在调降全球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测值的同时,将我国2016年经济增速预测值由6.3%上调到6.5%。这是预期的向好,但中国GDP仍处探底阶段。
(2)我国PPI已连续50个月负增长,工业产能过剩仍较严重。
自2012年以来,截止今年3月,我国PPI已连续50个月负增长。这是旧经济增长模式终结的标志和信号。同时,这也表明工业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尤其是重化工业中低端产能存在严重过剩。因此,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3)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为负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5.9%,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4.2%;进口2.2万亿元,下降8.2%。进出口萎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下降,而且外企和国企进出口下降幅度大,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也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与欧盟、美国和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均有所下降;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下降9.1%和16.9%;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11.6%。
(4)中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耗国,现在是进口的最佳时机。
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持续低位。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2.42亿吨,增长6.5%;原油9110万吨,增长13.4%;铜143万吨,增长30.1%。同期,进口煤4846万吨,下降1.2%;成品油775万吨,下降1.9%;钢材313万吨,下降3.3%。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11.5%。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30.8%,原油下跌37.2%,成品油下跌25.9%,煤下跌23.6%,铜下跌17.1%,钢材下跌11.3%。
(5)工业用电与铁路货运仍是中国工业增长的风向标。
今年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13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升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8%、0.2%、10.9%和10.8%,增速同比回升9.7、0.8、4.0和8.2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用电增速由负转正,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自2012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中铁总)成立以来,全国铁路货运量连续多年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2016年一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维持大幅下降势头,仅完成7.88亿吨,较去年同期再减0.82亿吨,同比下降9.43%。
从工业用电与铁路货运增速来看,工业前景仍不够乐观。工业产能过剩主要是中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严重不足。以钢铁为例,中国粗钢产量是美国的10倍,是日本的8倍,但作为世界钢铁大国,我们“大而不强”,仍有许多特种钢板我们无法生产,需要从国外进口。此外,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远超美国和日本的总和,作为世界汽车大国,我们仍然是“大而不强”的,汽车发动机主要依靠国外核心技术,高端汽车主要依赖进口。
(6)第一季度银行新增贷款再创历史新高,市场流动性充盈。
据测算,今年一季度,我国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将在4.3万亿元至4.5万亿元之间,再创历史新高度。今年1月,银行新增贷款高达2.51万亿,也是创下惊人的最高记录。据测算,今年新增信贷规模将控制在13万亿左右,这也会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首次突破200万亿元,截止2015年底,全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76.13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1.2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7%,与2012年不足1%的不良贷款率相比,已有大幅上升。因此,我们需要借助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再给银行注入新的流动性,并通过对不良贷款实施债转股,以化解银行潜在风险。
(7)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有人气、成交量强劲增长。
今年头两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28.2%、43.6%,增速比去年分别提高21.7和29.2个百分点。在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货币存量快速增长,市场流动性十分充盈,家庭财富保值增值成为两难选择:存银行利率太低,炒股风险太大,炒金十分不靠谱,因此,买房囤房成为百姓无奈的首选。
不过,中国完成新兴城镇化至少还需要20年,将来至少有4亿农民进城,这相当于要建400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因此,未来城镇化对住房的需求仍有较大空间。
面对产业升级滞后,以及人口老年化加剧,中国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做实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强基、服务人本的发展战略。十三五是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间窗口,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出困境。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投资又怕高风险?中信证券盘点下半年“稳稳的幸福”板块
2025-09-15 15:02
-
iPhone17 为何“挤爆牙膏” ,仍然难破增长困局?
2025-09-15 15:02
-
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和波浪类等技术分析,都是什么意思?
2025-09-1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