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全球经济需要推倒重来
发布时间:2016-6-5 20:10阅读:496
刚刚闭幕的G20上海会议,达成了一些“空泛的共识”。其实,每次会议都会达成一些共识,但都得不到事后一致性的行动,更无从约束各国为了自身而形成的全球经济恶性循环。2月16日,日本进入负利率时代,2月17日拍卖10年期国债,其成交利率为-0.024%。3月2日,彭 博社报道称,美国为了捍卫本土厂商、力阻中国的钢铁狂潮,商务部继去年12月底对中国进口的不锈钢品征收256%高额关税之后,开始对热轧和冷轧钢材的销售情形进行调查,并于3月1日做出判决:美国商务部决议,中国、巴西、印度、韩国、俄罗斯、日本以及英国进口的冷轧钢材涉嫌低价倾销、违反公平贸易,美国将对中国课征266%反补贴关税,而且下周起生效。
现实就是这样。在各国纷纷以极低的利率压制本币汇率,而为本国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开始倒车。这恐怕是当下非常重要的时代特征。为什么?因为,金融资本至高无上——金融资本主义的极致性发展的结果,已经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破产了。全球化产业分工,全球经济一体化是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代表特征,但现在,“再工业化”浪潮已经打破了原有经济格局。每个国家都在重塑自己的实体经济环境,都在争取多出口少进口,结果一定是各国市场重回割据状态,全球经济一体化解体。
这或许是无奈的选择,因为依靠金融资本分配它人财富的时代,已经导致全球经济破产了。按照世界银行和IMF去年3月份的预计,2015年,全球的GDP不过82万亿美元。但是这个地球上有多少债务?找不到数据,更无从找到令人信服的统计数据。但我们通过各种路径目前看到的数据,仅美国一个国家的债务,包括显性、隐性的政府债务和企业负债的总规模已经与全球GDP总量持平。如果我们再把其他国家的债务规模加总,保守地估计,全球的债务总量至少超过全球GDP总量的两倍——250万亿美元以上;这不算多,围绕着这250万亿美元的债务,至少还有50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与之对应。所以,如果我们把金融衍生品所使用的杠杆也视为债务,那全球总体债务规模应当是多少?如此债务规模要是针对某个企业,那这个企业将会如何?破产对吗?当然。
但全球经济无法破产,那是因为没有人对地球逼债。这个地球的内债,只有自我消化。怎么消化?债务到期不是就归还了?归还了不就少了?那有什么可怕的嘛。这基本属于不懂金融的说法。事实上,债务规模总是越滚越大,而缩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严重的是,1980年之后,全球债务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到目前为止,GDP增长近乎停滞,但债务增长速度比过去更快。这就是债务扩张,而此次金融危机以及过去40年发生的各色金融危机,其本质都是债务过度扩张的恶果。
今天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因为我们看到,除了增加债务,全球经济几乎无解。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但最近已经有言论敦促美联储考虑QE4问题。上海G20会议期间,IMF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快速行动”。什么行动?是不是在暗示进一步加码宽松货币政策?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行动的空间,因为除中国等个别国家,发达经济体的政府财力已经弱至极限。
当然,还有一条路就是“打劫”,就是传统的弱肉强食。实际上,全球债务过高和各国央行大量投放货币这两件事关系密切。大量投放货币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稀释债务,还有一个作用是“通过制造通胀以实现全球财富再分配”,这实际是“硬通货国家”打劫“软货币国家”,富国打劫穷国的过程。当然,大量投放货币、制造通胀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货币信用受到威胁。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黄金价格的上涨正在隐约透射着对信用货币的威胁?恐怕,这也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此,维系美元霸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压制黄金价格。
或许有人会问:全球处于通缩的过程,而并未会不会出现通胀呀?不错。但我们必须看到,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通胀水平。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越长,发展中国家付出的代价越大。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消费大都集中于生活食品和必需品,这与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有着巨大差异。所以,如果全球刚性需求商品——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那倒霉的一定是发展中国家。
就目前情况看,如果资源价格因各国央行大量释放货币而出现暴涨,那全球经济将立即出现“滞胀”。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滞胀”不仅意味着信用货币变成废纸,更意味着原有全球经济格局很可能推倒重来。所以,现在各国都希望这件事不要发生——资源价格暴涨。或许,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最为统一的意愿,而包括石油在内的资源价格被严厉压制,尤其是美国在这件事上表现的格外积极。现在美国已经变成了石油净出口国,同时逼迫沙特等OPEC国家拒绝石油减产。
在发达经济体大规模投放货币,拼命拉动实体经济投资的同时抑制资源价格上涨,谈何容易。现在,世人的目光集中到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美元升值,那以美元计价结算的大宗商品价格还会受到压制,但如果美联储不加息、甚至重新考虑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那大宗商品价格回怎样?市场到底是要炒作“需求增减”还是“美元升贬”?应当是,这是件挺麻烦的事。
实际上,通过加大实业投资,最大限度地拉高、做实GDP,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努力的目标。但是,依赖本国资本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争夺其他国家资本来充实本国实业。所以,它们不会停止压低利率、汇率的努力,在尽可能为实体经济创造金融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威逼利诱”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资本流向自己的国家。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中国的选择也很艰难。我们一再呼吁:中国在金融政策方向绝不能放弃赢得国际实业(000159)资本的努力,为此我们必须大幅压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此我们必须实施“谨慎适度的宽松货币政策”以激励经济的内生性动力,但绝不能大水漫灌,以防止资源价格过快上涨。现在看,这样主张已经获得认同。
此外,“加大股权资本的吸引力,不要压抑在新兴产业方向出现资本泡沫,这是好的泡沫,是推升新兴产业必须资本聚集效应”;“通过进一步的国有资产证券化,覆盖经济债务率过高的问题,这是发达国家根本不存在的优势”;在“谨慎适度的宽松货币”环境中,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这也是中国特有的优势。……等多项主张,现在也正在变差现实。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