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国企信用风险重估:清产核资所为何来,影响几何
发布时间:2016-6-1 09:25阅读:577
近期多家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正在进行清产核资。鞍钢集团、攀钢集团、邮电器材集团专项清产核资预计资产损失121.77亿元、47.01亿元、10.11亿元。诸多公司的清产核资引起了评级机构和市场的关注,那么什么是清产核资?为什么要进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的操作流程是什么?清产核资对信用债市场的影响究竟几何?本报告尝试就这些问题做一梳理。
清产核资由来已久,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同时也是转轨时期对国有资产价格重新核定的重要方法。清产核资是“清理财产”、“核实资金”的简称,是对企业实物资产及各项债权债务全面清查,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的行为。与资产评估着重资产估价不同,清产核资着重于资产的核实。清产核资核实出的资产损溢,按照有关规定出具鉴定证明。核算后盘盈资产与盘亏资产进行相抵增加或者冲抵权益部分。
1992年以来的清产核资,与国企改革同呼吸同命运。1992年之后,我国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系统性的清产核资。第一次在1992年~1995年,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地位逐步确立的背景之下展开的,意在摸清国资家底,为国企改革铺路;第二次为2003年~2006年,是在组建国资委后,意在化解我国国资监管“五龙治水”尴尬局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国家治理、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发展进步,大规模的清产核资已丧失了赖以生存土壤。
大规模清产核资已成往事,个别企业案例再现值得关注。近年一些企业清产核资个案大致分为三类:(1)涉及国有成分的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分立、合并、改制,如广州友谊、中山公用、深纺织A;(2)央企属性公司或者地方国企为减轻负担、瘦身发展,如鞍钢集团、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北方重工、邮电器材分别核销资产121亿元、50亿、29亿、10亿,占核销前净资产14%、81%、95%、36%,尤其是北方重工,清产核资后资产负债率高达100.49%,濒临资不抵债,个中缘由值得关注;(3)涉及破产重整、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无锡尚德与联盛能源。
供给侧改革元年信用风险释放加速,央企合并、降成本、缩层级“雷声隆隆”,密切关注清产核资进展。今年以来,去产能、债转股、信用风险等都交织在一起,令市场与决策层对逃废债产生了担忧,此时一些发行人发布清产核资公告,再添一份不确定性。我们判断,集团清产核资一般对其经营能力影响不大,并不会直接导致企业债务重组或者破产,但若集团对旗下子公司、孙公司及以下层次公司清产核资与资产腾挪互相结合,其非核心运营平台会计处理上出现资不抵债触发破产重整程序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这或将不利于公募债权人。目前央企正在进行合并、降成本、缩层级的多项改革,中央政策坚定不移的改革方向毋庸置疑,但是以史为鉴,具体实施的情况与典型案例,投资者宜当密切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布局方向:国泰君安基金经理眼中的高潜力赛道
2025-07-14 14:19
-
从 ⌈销量第一⌋ 到公司 ⌈停工停产⌋ ,罗马仕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5-07-14 14:19
-
【能源赛道】可控核聚变为何成全球焦点?
2025-07-14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