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6949家公司告诉你:烧钱,是为了更好的赚钱
发布时间:2016-5-25 10:20阅读:368
愿意烧钱搞研发的公司更有竞争力
截至5月16日,挂牌公司已达7167家,剔除没有完整披露最近3年年报的218家公司,剩余6949家作为分析的样本。
从盈利能力、收益质量、盈利金额来看,愿意烧钱做研发的公司有更强的竞争力。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剔除金融行业的公司之后,连续3年有研发费用的公司有4652家,2013-2015年的研发费用为240.36亿元、275.14亿元、352.68亿元,同期的营业总收入为5255.87亿元、5988.18亿元、6775.02亿元,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4.57%、4.59%、5.21%。研发费用及占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连续3年没有研发费用的公司有1188家,其盈利能力与收益质量就明显差了一截。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2015年,连续3年有研发费用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高出连续3年没有研发费用的公司3个百分点左右,而资产负债率却低9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愿意在研发上砸钱的公司用更少的资源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在总资产收益率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同样是100块钱,有研发费用支出的公司比没有研发费用支出的公司能多创造2块钱的净利润,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呀。
从最近3年盈利的金额来看,连续3年有研发费用的公司同样更胜一筹。2013-2015年,连续3年有研发费用的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704.55万元、889.03万元、1145.96万元,而连续3年无研发费用的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461.21万元、708.27万元、963.84万元,前者分别高出后者243.34万元、180.76万元、182.12万元。
也许是很多挂牌公司觉察到了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挂牌公司加入了研发的列队。在6949家公司中,2013有研发支出的有4817家,到了2015年,这个数量则增加至5598家。这意味着那些原本不愿意在研发上掏钱的公司,现在已经拿出真金白银做研发了。
2013-2015年,6949家挂牌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44.64亿元、282.57亿元、394.83亿元,同期的营业总收入之和分别为8356.61亿元、9718.99亿元、11396.5亿元,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2.93%、2.91%、3.46%。
信息服务业、科研服务业、教育业2015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为115.62亿元、13.46亿元、2.13亿元,营业总收入为1443.02亿元、222.09亿元、43.21亿元,对应的研发费用占比最多,为8.01%、6.06%、4.93%;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投入的研发费用为0.81亿元、0.04亿元、0.02亿元,营业总收入为476.07亿元、55.21亿元、39.96亿元,对应的研发费用占比最少,仅为0.17%、0.07%、0.04%。
即使从最近三年的研发费用之和与营业总收入之和的占比来看,信息服务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依然处于垫底位置。只不过教育行业的第三名的位置则被采矿业取代,这与采矿业的营收大幅下降有关,采矿业整体营收由2014年的34.78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27.22亿元。
从单个公司的研发费用来看,墨麟股份(835067.OC)2015年的研发费用最多,高达2.8亿元,同期营业总收入为2.93亿元,占比高达95.56%;其次是中科软(430002.OC),研发费用为2.36亿元,同期营业总收入为35.83亿元,占比为6.59%;紧随其后的是天融信(834032.OC),研发费用为2.09亿元,同期营业总收入为8.55亿元,占比为24.44%。
另外,研发费用支出占比超过100%的公司也有63家,如果算上营业总收入为零的8家公司,数量将达到71家。比如康乐卫士(833575.OC),2015年的研发费用为1809.95万元,而当期的营业总收入仅为8500元,占比为212935.29%,即研发费用是营收的2129倍;再者就是知名公司仁会生物(830931.OC),去年的研发费用高达5403.32万元,而当期的营业总收入为34.28万元,占比为15762.31%,研发费用是营收的157.6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五一假期股市休市安排来了,连休5天,这些事情提前规划!
2025-04-24 15:31
-
2025年五一国债逆回购操作攻略,6天收益轻松拿!
2025-04-24 15:31
-
2025年证券公司新客理财哪家高?(附理财收益计算器)
2025-04-24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