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揭秘:下周严防四类地雷股!
发布时间:2016-5-9 10:04阅读:425
下周六大利空仍有待消化:
利空一:人民币汇率因素
周五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202,较上一交易日(6.5128)下跌74基点。近期央行连续下调人民币中间价。5月4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378点,创下2015年9月以来的最大降幅。并且3月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的密度非常之高,人民币中间价下调超过0.2%的就有7次。
申万宏源发布研报认为,近期由于美联储加息延后并下调加息次数;叠加日元和欧元阶段性走强,导致美元震荡走弱。并且中国经济有望小周期回暖,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并不大。离岸和在岸人民币的价差也较小,显示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较小。因此,此时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属于央行的主动引导,有助于有序释放贬值压力。
利空二:黑色系商品节后持续走低
五一节后,受美元走强及监管机构的重拳打压,期货市场开始降温。5日,三大期货交易所的主要商品持续暴跌,近期以铁矿石、螺纹钢等黑色系商品从最高位累计下跌近20%。
利空三:市场传闻借壳降温
据媒体报道,有券商人士透露,三月底证监会组织了一些极个别的券商领导,以及人大法工委的代表,探讨过是不是要给借壳降温。
消息引发正在私有化的中概股应声下跌,尤其是套利空间最大的陌陌,跌幅一度达到15%。A股市场上,360概念股早盘集体重挫,深圳惠程、中信国安、中葡股份等全线跌停。
利空四:私募基金遭遇集中整顿
进入5月,私募基金迎来第一批集中注销登记事宜,引发市场强烈关注。有消息人士向权威媒体透露,截至5月4日已有1905家登记满一年但没有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料在公示平台上注销。
私募作为市场最活跃的群体,当前遭受监管层整顿,对市场活跃程度影响巨大,直接让大盘四次深陷空中无油的囧镜。
利空五:最强评级下调潮来袭
今年以来,中国债务违约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加之史上最强评级下调潮来袭,信用风险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券商风控将趋于严慎。
上述利空仍有待消化,在市场进入大幅波动之际,下周一需警惕以下四类“地雷股”。
利空六:新华社发文警示“壳资源”炒作风险 利空传闻来袭
有券商人士向媒体透露,三月底证监会组织了一些极个别的券商领导,以及人大法工委的代表,探讨过是不是要给借壳降温,其中也是讨论到中概股高溢价私有化,回归时候又来一部分溢价,有些坑A股公众股东的感觉。未来借壳的总体趋势肯定会有所收紧。
新华社上海5月3日专电题:又是“摘星”“戴帽”时壳资源还能红火多久?
“五一”小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刚刚扭亏的*ST海润停牌一天,等待着次日“摘星”。同一天,攀钢钒钛、吉恩镍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因业绩连续亏损而被冠上“*ST”的帽子。
又是“摘星”“戴帽”时几家欢乐几家愁
截至4月30日零时,沪深两市2800多家上市公司年报全部出炉。统计显示,A股上市公司2015年总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9.42万亿元和2.48万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13%和0.81%。
在整体业绩增速下滑的同时,相关上市公司或“摘星”,或“戴帽”,呈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
2015年,*ST海润、*ST成城等多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扭亏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包括资产重组、出售资产、收到财政补贴等等。
撤销风险警示前后多数公司出现股价回升。以4月7日“摘星”并变更简称为“中昌海运”的*ST中昌为例,4月末收盘价较3月初的年内低点大幅反弹逾50%。
另一些公司则没有那么幸运。*ST新梅因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ST常林、*ST川化等上市公司恐怕也难逃相似的命运。
此外,今年以来还有珠江控股、南华生物等30多家上市公司因触及连续两年亏损、上年末净资产为负等规则,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冠上“*ST”。而根据东方证券的相关统计,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总数达到90家,这意味着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也可能加盟“*ST家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刚刚“戴帽”或存在风险的公司大多隶属于化工、机械设备、能源采掘、有色金属等周期性行业。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仇彦英分析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周期性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
“保壳大战”热度不减重组当中不乏“水分”
在上市资格依然稀缺的背景下,“*ST家族”保壳大战热度不减。资产重组依然是“保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有统计显示,目前处于停牌状态的近20家*ST公司中,绝大多数都在谋划重组。
*ST云网4月29日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四川鼎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向其他3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4月30日,*ST合金也发布了“关于继续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暨公司股票延期复牌”的公告。
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公司的重组确有实质性进展。其中,*ST江化4月28日公告披露,其收购浙铁大风100%事项已获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通过,公司股票于当日复牌。
另一些上市公司的重组则似乎颇多“水分”。4月8日起暂停上市的*ST新梅曾发布“2016年至2018年转型规划纲要”,称“将选择军事装备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及综合娱乐产业作为重点转型领域”,并喊出了“力争三年内公司市值达到100亿元或以上”的口号。
而在4月16日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ST新梅表示“暂无相关转型产业的人员新增储备”“尚未就相关产业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母公司尚未取得行业准入资质”。
此外,重组失败也并非个案。据了解,*ST星马、*ST吉恩等多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背后,都有一次或多次重组“梦碎”的经历。
26家公司成功“借壳” “炒差”风险不容忽视
5月3日当天,在又一批公司“摘星”“戴帽”的同时,作为A股“重大违法退市第一股”的退市博元,正等待谢幕时刻的到来。如无意外,5月11日将成为其在A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此前业界曾普遍认为,博元投资的最终退市将有效遏制困扰股市多年的“炒差风”。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不死鸟”神话已然破灭,各方对于壳资源依旧有着不小的热情。
在*ST公司为“保壳”激战正酣时,统计显示2015年10月以来,已有26家公司成功“借壳”。
因为连续三年亏损,*ST新梅自4月8日起暂停上市。但在此之前,其股价曾从2月初的5元一线一路飙升至最高8.15元,阶段涨幅高达逾六成。2015年离奇扭亏的*ST皇台,此前多次重组失败,但其股价自1月中旬起大幅攀升,涨幅最大时超过七成。
东方证券资深分析师左剑明表示,除了在证监会排队申请首发上市的逾700家企业外,接受IPO辅导的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20余家,还有数十家海外上市中概股等待回归,借壳仍是当下企业上市的便捷途径之一。
根据相关规则,2014年11月16日前已退市的“老三板”公司,申请重新上市时只需满足2012年版上市规则的“低门槛”。这无疑也为“退市概念股”提供了想象空间。
业内人士也提醒,并非所有被重组的公司都能完成从“乌鸡”到“凤凰”的涅槃,重组过程中重组方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而一旦新股发行提速,壳资源的价值也将迅速减退甚至灭失。对于投资者而言,若抱着“赌徒心态”盲目参与壳资源的炒作,无疑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巨震难免,下周警惕4类敏感品种:
一、“业绩变脸”地雷股
Wind数据显示,截止5月6日,沪深两市已有1271家公司披露了2016年一季度业绩预告,10家公司业绩出现变脸。这些公司中,有5家公司年报预计续亏或者预减。未来年报正式公布后,将面临业绩考验,不排除大幅低于预期的可能。在近期的弱市行情下,值得警惕。
二、“巨量解禁”地雷股
一般来说,限售股流通后可能会出现争相套现的现象,特别是在熊市,这时候限售股解禁可能就会成为下跌的导火索。统计数据显示,本月还有109家公司涉及限售股解禁,从限售解禁股数量来看,解禁数量超过1亿元股的公司有19家,这些公司面临的解禁压力相对较大,值得关注。
三、“退市风险”地雷股
被实施ST的个股多是业绩连续亏损,未来存在退市风险。
四、“高负债率”地雷股
比较同行业情况,2015年度负债率高得离谱的个股应主动回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布局未来,赢在起点!中信证券2025年资产配置策略全解析
2025-08-04 11:55
-
3600元育儿补贴落地,生育友好型社会多久会来?(内含补贴领取方法)
2025-08-04 11:55
-
新手村必读:从入门到进阶十佳理财书单推荐!
2025-08-04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