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里暗藏龙头
发布时间:2016-5-3 16:09阅读:835
一:我国食用油的现状
从2011年开始,我国食用油市场出现了产能过剩。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减少产能过剩影响,各大食用油厂商开始了激烈的价格战、食用油产业利润持续缩水。近两年,随着大豆等商品价格价格持续低迷,食用油企业成本大幅降低,利润又得以恢复。随着竞争的加剧,各种中小企业也将难免淘汰出局的命运,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我国食用油行业将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一体化发展。就大豆和棕榈油而言,国内很多企业都是从国外进口相同的原材料生产不同品牌的食用油,差异化很小。
从消费升级来看,食用油消费升级将进行三个阶段发展:一是散装油向小包装油方向发展;二是草本油中低端(如大豆油、菜籽油、调和油)向中高端(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方向发展;三是草本油向木本油(茶籽油、坚果油、橄榄油等)方向发展。
就目前阶段而言,木本油显然价格不够亲民。我个人认为中高端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机会最大。
二:各食用油之间的对比
(1) 豆油
占主导地位,但市场份额在逐渐下降。目前我国豆油市场份额依然高达48%左右,低于美国豆油的57%,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较高,另一方面是我国花生油的大力崛起。
豆油的特点是:价格便宜、口感较好、起烟点高。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一路下跌,刷新了近几年以来的新低。在大豆油价格低迷的时候,市场份额依然只是保持稳定。我国消费升级已经有所体现,价格已经不再是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了。个人预计,未来大豆油市场份额会进一步下降。
(2) 菜籽油
传统菜籽油是“双高”(高芥酸、高硫苷)油,气味重、涩口,高芥酸、高硫苷对人体有害,而美国的菜籽油是经过改良过的双低油菜籽,大大降低了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同时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7%,长期食用低芥酸菜籽油的人胆固醇总量比常规饮食的人群低15%至20%,其心血管病发生率也相应减少,有“廉价橄榄油”之美誉,FDA和美国心脏学会都向消费者推荐这种油,但双低菜籽油成本较高。美国菜籽油消费量约16.8%,与我国的17%相当。
(3) 棕榈油
棕榈油饱含脂肪酸含量高,广泛运用于方便面、快餐店油炸食品,棕榈油应该是过去我国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主要受益于国内油炸食品(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肯德基、麦当劳)的迅猛发展,当前,我国棕榈油市场份额高达18%,而美国市场份额约为7.5%,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棕榈油市场份额大概率会逐步下滑。
国内消费的棕榈油,完全依靠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因而国内食用油市场直接受到国外行情牵制。一旦油脂油料采购成本过高,都会给国内企业带来经营上的亏损。
(4) 花生油
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以上,有一定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作用。气味香、口感好,加上近几年鲁花的强力崛起,花生油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0%,由于售价贵过大豆油,从消费金额来看,花生油占比超过20%。
花生油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感染,所以在购买花生油时候,小作坊生产的千万别买。
当前花生价格处于近几年的高位,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花生油产量和需求量基本持平。供需平衡又会导致原材料价格较为坚挺,所以花生油相对抗跌。但花生油价格相对于豆油贵了不少,市场份额在基数并不小的情况下趋于稳定。
(5) 玉米油
与普通食用植物油相比较,玉米油有三大优点:A、精炼玉米油含有86%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降血压等作用;B、玉米油中维生素E 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C、玉米油甾醇含量达1441mL/l00g,远高于葵花籽油和大豆油。植物甾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在抗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方面有明显功效。
玉米油起烟点也较高,适合中式烹饪,适合炒。
受政策保“价”护航及玉米市场本身低迷态势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依然面临严重的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的问题。玉米市场供给宽松、需求疲弱,使得2015年玉米深加工企业开机率大幅增加,也导致了深加工企业产能严重过深,玉米市场依然是面临供应大幅大于需求。
玉米价格在未来几年大概率会持续低迷,这也使得玉米油生产商逐步增加了对该品类的投入,竞争进一步趋于激烈。
玉米油价格比豆油贵60%,但比花生油便宜30%,属于中档草本植物油。
(6) 橄榄油
2015年国内橄榄油需求大约是4万吨,而超过3万多吨依赖进口,国内自产产量不足5000吨。同时,由于规模小,国内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前期投入成本又比较大,导致国内自产的橄榄油成本较进口反而高出50%左右。最近国内也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对甘肃等地区橄榄油行业的扶持,但短时间内供需格局难以改变。
橄榄油和山茶油同为高档木本植物油,山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89.9%,稍优于橄榄油(88.6%),两者具有较强的替代关系。国产山茶油的价格目前略低于进口橄榄油,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
油橄榄种植目前已成为提高陇南等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今后橄榄油消费市场潜力大,呈不断增长趋势。
橄榄油和芝麻油一样,起烟点比较低,对中式烹饪喜欢爆炒而言,其实也不是很适用。
橄榄油和茶油价格昂贵,目前属于极小的品类。
三:玉米油市场状况
玉米油属于中高端健康食用油,价格适中,是过去十几年来增长最快的食用油品类之一,当前玉米油市场集中度高,金龙鱼、西王、长寿花、福临门市场份额之和超过85%,其中金龙鱼是行业龙头,年销量在20万吨左右,市场份额将近25%,但玉米油收入增速仅2-3%,
中国每年的玉米总产量大约为1.6 亿吨,其中80%的玉米用作了饲料。20%的玉米进行深加工,做成淀粉,既有3000 万吨左右,其中玉米胚芽剥离出品率为7%,胚芽的出油率约为42%,因此中国玉米油每年全部产量为80多万吨,中国每年的食用油总量为2500 万吨,玉米油供应量占比3.2%,占比非常小,如果只算精炼油的话,玉米油大约提供的只有55万吨,占比2.2%(美国食用玉米油占14%左右),玉米油目前市场规模仅76亿,所以玉米油是名符其实的小油种,当然在基数很小的情况下,玉米油还是保持了高增长,在2009年,销量占比只有1%左右。
玉米油和主流大豆油不同之一是玉米油受进出口影响很小。进口玉米油和国内各品牌玉米油相比较毫无竞争优势。就价格而言,玉米油通常较大豆油有一定溢价。国外通常在11%左右。
玉米加工产业链:
从图中可以看出,玉米油上游是玉米深加工的副产物:玉米胚芽。
关于玉米胚芽:
玉米胚芽主要来自玉米淀粉、淀粉糖等企业。淀粉及淀粉糖行业主要分布于山东、吉林等玉米主产省份,属于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行业。
玉米胚芽重量占玉米颗粒重量的比例约为7%,也就是玉米最精华的部分是胚芽,80万粒的胚芽才会生产出一桶5升的玉米油。
在不考虑种植转基因的玉米的情况下,按照1吨玉米大约只能出0.025吨的精炼油,且只有做玉米深加工企业才会把胚芽提炼出来,而玉米最大用途-饲料产业并不提取胚芽,按照1.7亿吨的玉米产量,30%的深加工比例,预计未来玉米油的量理论值在127.5万吨。
所以,虽然玉米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但对玉米油行业而言,玉米胚芽却是将来产能扩张的制约瓶颈。以后玉米油的竞争将从下游往上转移,最终将转变为胚芽的竞争。玉米胚芽还比较矫情,存放时间过长,不但油份散失,出油率低,还可能解酯酶水解的作用,会过早开始水解变质影响质量。所以,如果依靠进口,也只能是进口毛油再进行深加工,不可能直接进口玉米胚芽。
玉米油加工后的副产物:胚芽粕
胚芽粕主要客户为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前期随玉米以及大宗饲料原料价格下滑,胚芽粕价格一直低迷,虽然养殖业有复苏迹象,但整个玉米产业依然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预计未来几年胚芽粕价格继续盘底,这也会直接影响到玉米油生产企业的利润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