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或成油气化改革突破口
发布时间:2015-12-22 10:47阅读:589
据了解,洋山申港国际石油储运有限公司将是未来原油期货指定交割库之一。其总经理张巍峰对本报记者表示,为了迎接原油期货的到来,公司已开辟出20万-30万立方米的专门区域,作为保税原油期货交割库。目前洋山申港拥有储罐57座,共107万立方米,原油期货交割库库容将占总库容的20%-30%。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向有关部门申报,拟建三期工程。建成后,洋山申港的码头靠泊能力将大幅提高,油库库容将超过140万方,将成为全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成品油商业仓储基地之一。记者从海关了解到,原油期货同一储罐可以存放不同货主同一交割油种的保税原油,原油期货保税标准仓单可以转让。
“这更多地体现了与国际制度接轨,也体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些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原油期货交易的活跃度,有利于引导中国油气改革。”明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艾亚文向记者表示。
自今年5月27日东明石化成为第一家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资质的地炼企业以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已经有7家企业获得了原油进口使用权。宝塔石化8月4日才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这是继东明石化、盘锦北燃、中化弘润、利津石化、垦利石化、亚通石化之后,第七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厂,还有汇丰石化等数家企业仍在审核过程中。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逐步地进行油气体制改革,原来进口原油这个权力一直把持在5家大型国有企业手中。为了打破这一障碍,从去年开始,在我国已经相继有7家民营企业获得了进口原油使用权。但是我觉得这一进步是远远不够的。”宋腾表示。
数据显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已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2%,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原油进口量从2000年的0.7亿吨已上升到2014年的3.1亿吨。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展原油期货迎来历史机遇。
“管理层放开地方炼油企业的进口原油使用权之后,便于地炼企业现货经营的同时,也有利于其未来更好地参与原油期货。一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期货交易实行套期保值,确定采购成本或者销售价格,保证企业利润,甚至可以调节仓库库存,通过仓单质押的形式实现融资功能。”艾亚文如是说。
艾亚文认为,期货公司已经和部分炼油企业和产业链企业进行了初步接触,他们对国内原油期货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有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准备在原油上市之初就参与交易和套期保值中来。另外,低油价水平有利于国内的行业改革、新品推出。
不过,随着原油期货上市交易的临近,部分业内人士担心,中国原油期货的交易量会不活跃。
“未来炼厂和原油贸易商的参与程度现在还不好预测,但是根据以往上市品种的经验,在交易的初期,绝大多数的套保参与者还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来观察前期的合约交易情况,如果到时候真的能把这个市场炒热的话,炼厂和原油贸易商的大量参与是完全有可能的。”宋腾告诉记者。
另外,由于国内的原油进口是有额度和资质的,李宙雷认为,尽管很多地方炼厂对于原油的需求很大,但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进口原油,即便他们想要将保税区的交割原油拉进关内,也要委托具有进口资质的企业来完成。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万一原油突破200美元会怎样?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