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召开前
发布时间:2015-12-22 09:01阅读:490
,便已经出现了具有争议的案例。据《自然》4月的报道,在中山大学副教授、基因功能研究员黄军就的带领下,科研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试图修改人类胚胎中可能导致β型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根据进一步的消息,科研人员选用的人类胚胎是卵子和双精子受精所生成,完全不可能发育为正常婴儿。尽管如此还是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风波。反对者认为这已经触及了伦理底线,应该停止类似的研究。但也不乏支持者,有的科学家认为这种情况下受精卵不一定能定义为生殖细胞。另有科学家认为仅仅作为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人类胚胎和生殖细胞是可行的。更开放的观点认为,可以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从而使具有基因疾病的婴儿出生后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发表的一份声明,对于研究所涉及的伦理底线也亮明了态度。这份声明称,强化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前期研究“显然是必要的”,应在适当的法律和道德监管监督下继续开展。但如果在研究中对早期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进行了基因编辑,那么被修改的细胞不得用于怀孕目的。对于不会遗传给后代的体细胞研究,大多数科学家显然持支持态度。对于在生殖细胞能否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部分科学家认为也不需要永远摒弃这一想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投资又怕高风险?中信证券盘点下半年“稳稳的幸福”板块
2025-09-15 15:02
-
iPhone17 为何“挤爆牙膏” ,仍然难破增长困局?
2025-09-15 15:02
-
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和波浪类等技术分析,都是什么意思?
2025-09-1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