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协调定价”缩小中欧价差 Prada要把顾客留在中国
发布时间:2015-12-19 00:32阅读:493
曾经的业绩增长“火车头”大中华区,今日却变成了意大利奢侈品公司的Prada“拖油瓶”。由于大中华区业绩并没有复苏迹象,Prada集团最新季度盈利继续大幅倒退。
Prada方面日前表示,其拯救业绩的策略,除了审视其发展策略,并进一步压缩成本外,还将会推行全球协调定价,通过提高欧洲区售价,把目前欧洲与中国35%的价差幅度缩窄至10%-15%,从而把中国顾客留在本地消费。
盈利继续大幅倒退
Prada日前发布的截至2015年10月31日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受最大市场亚太市场恶化的影响,该公司三季度销售同比下跌5.6%至7.477亿欧元,净利润同比下跌37.6%至0.465亿欧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除了意大利和日本,该集团三季度在欧洲、美洲、亚太地区、中东等地区的销售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亚太市场跌幅最大,销售下降17%至2.353亿欧元,在集团销售占比为31.5%。按固定汇率计,大中华区急跌26%。
按品牌,Prada品牌销售同比减少7.3%至6.043亿欧元,Miu Miu 基本持平于去年同期的1.177亿欧元。Church’s 表现突出,销售增14.2%至2210.2万欧元,而Car Shoe 则锐减27.3%至190.6万欧元。
“中国港澳地区因人流量和零售销售整体萎靡而恶化,人民币8-9月期间贬值也对中国游客的购买造成了负面影响。”Prada集团表示。
2011年在香港股票交易市场上市的Prada集团,也曾有高增长的辉煌。 2012年财年其净收入增长率达到44.9%,其中净利润达到6.257亿欧元,而收益额增长了29%达到32.97亿欧元。但到截至2014年1月31日的2013财年,受制于欧元强势、欧亚市场需求减弱和税务负担加重,全年净利润为6.257亿欧元,净利润按年仅增长0.3%。
零售分析师和FIT教授Robin Lewis还将Prada如今利润的下滑归咎于品牌的过度曝光和开店。从2012年开始,该公司疯狂扩张,在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在内的新兴金砖五国市场新增260家门店。该策略可以吸引潜在新顾客的需求,但是对于奢侈品商业模式而言,品牌无法保持珍稀形象也或将成为灾难。
对于业绩现状,Prada联席首席执行官Patrizio Bertelli公开表示,环球宏观经济恶化,加上社会及政治风险上升,降低外游意欲,公司将审视其发展策略,并进一步压缩成本。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国庆长假投资“不放假”:中信证券推荐闲钱理财攻略
2025-09-09 09:53
-
【麒麟芯片】时隔四年重现华为发布会,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
2025-09-09 09:53
-
6只中证A500系列指数即将发布,对投资者有啥参考价值?
2025-09-09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