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到32.7%!美联储降息预期再添变数,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15小时前阅读:10
今年11月20日美联储发布10月议息会议纪要,这份备受市场关注的文件揭示了美联储内部对利率政策的分歧。会议纪要显示,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央银行内部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分歧大战——决策者对12月是否继续降息争执不休。随着美联储内部分歧的公开,市场预期也随之发生剧烈变化。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降至32.7%,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则高达67.3%。这与一个月前的市场预期形成鲜明对比——当时12月降息的概率还高达约90%。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敦志刚撰文指出,美国经济正呈现周期性放缓与结构性疲软相互交织的复杂态势,中国需在汇率、资本流动与金融开放之间把握“时间窗口”,把外部宽松转化为内部改革动能。
美联储的决策困境因经济数据的严重缺失而雪上加霜。受此前联邦政府部分机构停摆影响,关键经济数据发布严重滞后。美国劳工部已明确表示,将不会发布10月份就业报告,并会把相关数据纳入11月份就业报告中,推迟至12月16日发布。这意味着美联储在12月议息时将面临“信息不全的困境”。敦志刚指出,降息并非简单的“预防式”动作,而是对美国劳动力市场急剧恶化的“滞后确认”。美国劳工部最新修正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期间,新增非农就业岗位总数被大幅下修91.1万个,这一调整幅度远超市场预期,表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调整程度较表面数据更为深刻。2025年8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远低于市场预期的数十万规模,这种就业市场的急剧恶化成为推动美联储采取预防性政策行动的关键因素。“从萨缪尔森—费尔普斯模型看,就业指标已发出衰退预警,美联储不得不以宽松对冲下行风险。”敦志刚说。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是“类滞胀”的特殊背景,即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通胀仍处于相对高位。这种复杂局面要求货币政策制定者必须遵循“丁伯根法则”,同时应对多个政策目标,并在相互制约的宏观变量间寻求动态平衡。美联储最新预测上调了明后两年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预期(2026年预期为2.6%,较6月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美国面临‘类滞胀’困局,货币政策不得不在价格与就业之间走钢丝。”敦志刚解释,当前通胀惰性与就业恶化并存的现象,反映了美国经济正同时面临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的双重影响,增加了货币政策制定的复杂性。
美联储降息后,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程度将有所缓解,我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相应减少,政策调整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将明显增强。这将为我国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增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包括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优化信贷政策结构等。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与汇率形成机制迈入新阶段。从国际收支理论看,这要求我们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弹性,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美联储政策转变后美元指数的剧烈波动表明,汇率管理需要更加注重预期引导和风险防控。“美联储降息打开的是时间窗口,而非永久红利。”敦志刚强调,中国唯有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把外部流动性转化为内部高质量增长,“做全球治理变革的参与者、推动者,更要当好引领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美联储强化降息预期,美元受到极大影响?
-
华泰证券开户的佣金是多少?降低佣金的办法有几种?
2025-11-24 09:51
-
证券开户前,强烈建议先看完这篇攻略(特惠佣金)
2025-11-24 09:51
-
不想看书,看综艺照样可以学理财!
2025-11-24 09:5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