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下方支撑渐强,短期跌势或放缓
发布时间:2025-11-13 07:37阅读:4
自11月初以来,甲醇主力合约延续前期跌势,持续创下2023年6月中旬以来新低,整体走势偏弱。本轮下跌的核心驱动在于“供强需弱"格局引发的负反馈:供应端国内产能提升与进口压力并存,库存因供需失衡持续累积、去库困难,而需求端的持续低迷进一步对价格形成压制。在多重利空因素叠加影响下,盘面承压下行,不断刷新近期低点。
不过,考虑到四季度成本端处于季节性消费旺季,且盘面临近2000点整数关口,支撑力度预计逐步增强,短期甲醇跌势或将有所放缓。中长期来看,由于供需宽松格局难以根本性扭转,市场仍存在下行预期。
1
社会、港口库存达到近年同期高位
截至11月6日当周,我国甲醇市场正面临来自库存端的显著压力,呈现出“港口”与“社会”库存双双累积的格局。具体来看港口库存环比微增0.70%至151.71万吨,绝对水平仍处于近年同期高位;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库存已飙升至190.35万吨,创下近三年新高。反映出,当前市场的库存压力不仅在于总量的积累,更在于其结构性矛盾--内地与港口库存同步走高,进一步表明从生产端到流通环节的供需失衡正在全面加剧,下游需求的承接能力有限。
2
供应压力持续抬升
当前甲醇市场供应端压力持续加剧,呈现显著的“内外双增"格局。根据钢联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当周,国内与外围市场装置开工率同步回升,其中外围开工率仍处于近三年同期高位水平。在近年来新增产能持续投放的推动下,行业产能基数已较前期明显抬升。随着开工率持续上扬叠加产能基数的扩大,11月6日当周国内甲醇周度产量已攀升至196.52万吨,处于近期相对高位;同期外围市场也凭借其近年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周度产量稳居近三年同期的高点。在国内外供应同步增长的共同推动下,甲醇市场整体供应压力不断累积,成为压制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看向甲醇到港情况,甲醇进口到港量在11月中上旬的显著回升,对国内市场构成了显著的利空压力。据钢联数据统计,月中上旬甲醇到港量已攀升至38.7万吨,环比大增11.3%。这一变化对国内市场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低价进口货源的集中到港,正从价格和供需两个维度冲击国内市场。在价格层面,进口货的低成本优势迫使国内卖方让利出货,压制了整体价格重心;在供需层面,到港量的增加直接转化为沿海库存的上升预期,挤压了内地货源的流通空间,进一步加剧了区域间的销售竞争。这使得市场的看空情绪逐步增加,预计将对短期盘面价格及业者心态形成持续压制。
3
需求端表现乏力
需求端整体呈现疲弱态势,下游行业采购意愿低迷,需求规模环比显著收缩。其中,作为甲醇消费核心的MTO行业,因其工艺路径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场竞争加剧与产品价格下行的双重挤压下,行业对数陷入亏损,对甲醇的需求预期减量最为显著。据钢联数据统计,截至11月6日当周,我国甲醇制烯烃装置开工率较前一周下滑了0.38个百分点至89.81%,达到近三年同期最低水平。从其他主要下游行业看,尽管部分传统下游行业开工有所回升,但其在整个甲醇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较小,其需求的边际改善难以抵消其它行业需求萎缩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甲醇下游的需求难以对甲醇盘面形成拉动。
4
成本支撑尚在
甲醇生产的关键成本构成,煤炭价格的走势直接决定了甲醇的成本中枢。国庆假期以来,国内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格累计涨幅已达15.59%,显著推高了煤制甲醇工艺的成本线。这一变化对甲醇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强劲的成本支撑有效抑制了价格的持续下行,并促使近期盘面跌幅收窄。
展望后市,冬季用煤旺季的到来预计将延续煤炭价格的强势。其主要驱动来自三个方面:寒潮天气带来的用电需求季节性回升、产地供应增量受限,以及北方港口库存去化加快带来的补库压力。因此,成本端预计将进一步走强,从而为甲醇价格构筑坚实的底部支撑,并部分抵消供应过剩带来的下行压力。
综上所述,在“供强需弱"格局下,甲醇整体处于下跌趋势中,不断刷新近期低点。但是考虑到四季度煤炭消费旺季来临原料成本端价格预计保持坚挺;与此同时,主力合约已临近2000点关键整数关口,技术层面支撑作用通常较强。因此,预计短期盘面或将反复试探该关口支撑力度,短期跌势或将放缓。但从中长期视角看,在“高供应、高库存、弱需求”的格局难以根本性扭转的背景下,预计市场整体仍将维持弱势运行态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7 09:46
-
一键查看《国泰海通君弘APP新手操作指南》
2025-11-17 09:46
-
小白必读的基金书单,掌握这10本收益翻倍!
2025-11-17 09:4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