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提速
发布时间:16小时前阅读:3
记者自业内多方了解到,长期以来,跨境支付面临“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接入范围有限”等问题,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跨境支付链条长、合规成本高和主体间信任不足,各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应对。此外,当下持续演绎的地缘政治博弈,也进一步增加了跨境支付的不确定性。
“自主可控”成为破题之钥。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人民币国际化与可兑换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对于保障金融安全、支撑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全球支付体系遭受地缘经济风险冲击的背景下,“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活力。王勇表示,它为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行使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职能提供高效、可靠的清算“高速公路”,是决定着人民币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货币”的关键基础设施。
业内认为,当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独立性与货币国际化程度仍有较大想象空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仍远低于美元与欧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仍远低于美元全球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中资机构的使用意愿;全球大宗商品仍以美元计价为主,人民币在贸易中的结算占比尚未推动形成全面定价权。
庞溟表示,人民币本身在货币储备地位、流动性和定价权等方面的成长空间,也对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维共建“自主可控”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事关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全局,具体应如何着力?
在王勇看来,下一步建设的重点突破口和优先事项应主要围绕扩大网络覆盖、优化制度规则、探索技术前沿以及强化场景应用这几个核心层面展开。其中,扩大网络覆盖与参与主体是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全球影响力的核心;优化制度规则是系统稳健运行的制度基石;探索前沿技术是支撑系统韧性、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强化场景应用则是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民币跨境使用生态的必由之路。
CIPS的进一步发展,被置于重要位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随着CIPS逐渐辐射至更广泛的国际贸易领域,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自主可控的优势会进一步凸显。CIPS未来有望成为全球备受信赖的专门服务于实体经济、国际商品服务贸易的全球支付系统。
数字货币发展被寄予厚望。庞溟建议,积极稳妥推进货币桥项目建设,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多边和双边合作,发挥法定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文称,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有效规避地缘冲突带来的制裁威胁,吸引更多国家和企业在跨境贸易中选择人民币结算。随着CBDC系统拓展跨境支付应用场景,以及CIPS逐渐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币的全球使用网络持续拓展。
健全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生态,则是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基石。曾愫建议,进一步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在主要离岸市场发展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衍生品等投资工具,为持有人民币的境外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和保值增值工具。同时,不断提升跨境贸易、融资及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支付的便利度,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促进人民币的使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