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供需错配与成本重塑
发布时间:2025-11-11 08:31阅读:9
供需失衡及成本下移共同推动纯碱下跌
纯碱是基础无机化工原料,被誉为“工业之母”。其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纯碱广泛应用于平板玻璃制造(消耗量占比约50%)、洗涤剂、氧化铝冶炼、食品加工及水处理等领域。行业呈现高集中度特点,产能和技术的稳定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纯碱行业正处在产能扩张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下,整体处于供应过剩的格局,价格和行业利润都承受着显著压力。
从生产工艺来看,氨碱法由于环保瓶颈,已成为边际产能,在行业不景气时最先亏损和停产。联碱法则因其灵活性和环保友好性,在中国纯碱产能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开工率与“碱-铵”价差紧密相关,当化肥市场景气时,联碱法装置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而天然碱法凭借其绝对的成本和环保优势,正在不断挤占合成碱的市场空间。不同生产工艺构成了差异化的成本结构,因此行业的成本曲线是研判市场价格走势的关键基准。
今年以来纯碱呈现一路阴跌的趋势,盘面价格从年初接近每吨1600元的高位,一路震荡下行,目前已滑落至每吨1200元附近。在此期间,七月份市场曾因“反内卷”政策情绪的短期提振,出现了一波较为迅猛的反弹。然而由于行业缺乏实质性减产行动,在供应端产能未能得到有效约束的背景下,整个行业供过于求的根本性格局并未发生任何扭转。因此,当市场看涨情绪褪去后,市场重新回归基本面逻辑,纯碱价格未能摆脱其固有的下行趋势,再度承压下跌。
另一方面,生产成本的系统性下移,为纯碱价格的下跌打开了额外的空间,并构成了本轮跌势的另一个核心驱动因素。从原料端看,作为纯碱生产主要原料的原盐,其市场价格今年以来持续走低,不断刷新近五年来的历史低位记录。同时,作为氨碱法生产工艺关键原料之一的液氨,其价格也同样长期徘徊于历史低位区间。根据MYSTEEL数据显示,氨碱法成本较去年同期减少了近23.39%。燃料方面,煤炭价格也经历了长时间的下跌过程。正是供需基本面的持续失衡与成本支撑平台的显著坍塌两者同时发生,共同导演了本轮跌势。
长期来看受天然碱冲击成本支撑或持续下移
纯碱行业面临较高的政策性准入壁垒。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规定,“新建纯碱(井下循环制碱、天然碱除外)”属于限制类项目,因此目前只有天然碱项目具备扩产条件。相较于合成法,天然碱核心优势在于省去了合成环节与采购原料的成本,从而在运营成本与综合能耗上实现了大幅降低。2022年,天然碱国内产能占比仅有4.6%;202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15.8%,CAGR达到了85.33%。
随着博源化工、中盐化工等企业持续投入资源进行开发,国内天然碱在纯碱供应结构中的占比预计将迎来显著提升。据博源化工年度报告披露,其旗下的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矿资源储量经勘测保有的固体天然碱矿石量达105,225.21万吨,对应矿物量约为69,224.59万吨。
2025年6月30日,中盐碱业通过公开竞拍方式,以68.0866亿元成功获取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地区天然碱采矿权。中盐化工计划在2028年实现该天然碱项目的全面投产,届时,总产能规模预计提升至890万吨。根据公司公告披露,该天然碱项目达产后,单吨纯碱的完全成本预计约为822元/吨,显著低于目前主流的氨碱法与联碱法工艺成本。
短期下方空间有限,长期成本驱动结构转变
在经历近年投产大周期后,纯碱行业供给能力显著扩张,而下游玻璃等行业需求持续疲软,导致市场面临突出的供需失衡压力。与此同时,原料端价格普遍回落,叠加低成本天然碱产能的持续投放,不断冲击现有成本曲线,推动行业成本中枢系统性下移。
短期来看,尽管行业存在“反内卷”政策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预期,且当前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区间,但在基本面实质性改善前,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偏弱震荡格局。而随着未来国内天然碱产能的逐步释放,其成本优势将进一步重塑行业竞争格局,纯碱价格的长期成本支撑下移或成为确定性趋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