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虹桥论坛新型储能分论坛在沪举办
发布时间:14小时前阅读:6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崔蕾)11月5日,第八届进博会如约而至。作为其重要配套活动,当天下午,由国家能源局、商务部主办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在致辞中表示,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的关键节点,国家能源局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新型储能在中国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9月底,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力量。“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储能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超两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万亿元,向全球提供了性能优异的产品,为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面向“十五五”,国家能源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支持新型储能领域科技创新,持续完善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广泛凝聚发展合力,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全面支撑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储能企业抢抓市场机遇,依托先进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一是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二是全球储能产业供应链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三是对外投资稳步提升。未来,中国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支持高质量“引进来”,鼓励外企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共享发展机遇;同时支持高水平“走出去”,引导本国企业与东道国共生共赢。此外,中国还将深入推进新型储能的国际标准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内外标准协调对接,在国际产业生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国家能源局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综合施策,持续为新型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商业模式逐步完善。同时,新型储能的应用效果日益凸显,技术创新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展望“十五五”,国家能源局将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前部长朱棣文表示,全球正面临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挑战。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已下降,但要实现深度脱碳,必须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朱棣文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大型风力涡轮机、电池储能和核反应堆建设成本控制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他强调,为应对电网波动性、数据中心等新增用电需求,并解决钢铁、化工等行业的排放问题,高效经济的储能、更安全的下一代核能以及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将是必不可少的解决方案。他相信,通过智慧的政策与科技创新,人类终将实现气候目标。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孟庆强表示,我国新型储能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在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报告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规划与需求不匹配、应用价值未充分挖掘、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等核心挑战。为此建议,未来应加强统筹规划,建立疏导成本的多元市场机制,健全安全管理,并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武表示,新型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必需的战略性技术,面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投资回报、供需协同、关键技术及质量可靠性等多重挑战。为此,南方电网公司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锚定价值创造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高端化,充分发挥大电网作用,通过工程拉动、需求引领、平台支撑、市场驱动,着力强化内在动力,全力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民在《锚定市场化转型,深耕全场景创新——共同谱写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特邀报告中表示,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产业正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形成了多元化收益机制。作为大型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国家电投勇担能源央企职责,已建成新型储能279座,总装机规模达874万千瓦,2094万千瓦时。装机容量居行业首位。公司通过在独立储能、光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多元场景的示范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建成了沙特红海储能等标志性项目。未来,国家电投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技术与产业链协同创新,为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创始人兼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在《中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特邀报告中表示,我国新型储能正经历高速发展,市场格局已由抽水蓄能主导转变为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跨越式增长。技术上呈现出多元化、大容量化趋势,液流、钠离子等多种路线并进,且行业对安全性的关注日益提升。报告强调,产业正从政策驱动、低价竞争的初级阶段,向市场驱动、重视度电成本和综合价值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未来将聚焦材料、结构与智能化协同创新,提升调度运用效益,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