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东北豆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3小时前阅读:2
调研背景目的
1.了解东北地区今年新季大豆的质量和产量情况。
2.了解东北豆粕当前生产与供应情况。
3.了解东北豆粕消费与需求情况,分贸易商和饲料情况。
4.了解俄罗斯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替代情况。
5.了解产业链上下对期货市场的参与度情况。
6.了解产业链上下对市场后市心态预期情况。
时间:
2025年10月27日-31日
调研路线:
拜访企业:
压榨油厂、豆粕贸易商、国产大豆贸易商、饲料企业。
一、东北豆粕情况总结
(一)新季国产大豆丰产增长,结构用途转为大片豆粕生产
新季国产大豆实现丰产,黑龙江地区产量同比增幅约15%,且压榨用途的油豆占比显著提升至60%-70%。从质量来看,国产大豆蛋白含量普遍在37%-38%之间,但压榨出的豆粕蛋白含量相对偏低,普遍为41%-42%,导致部分对蛋白要求较高的饲料企业使用意愿不强。在此背景下,国产大豆的压榨方向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转变:更多被用于生产大片豆粕。这一趋势主要源于两大驱动因素,一是经济效益显著,大片粕当前售价比膨化粕高出约200元/吨;二是产品特性匹配,国产大豆韧性好,所产大片粕片型完整、适口性佳,在反刍料等细分领域获得了终端市场的高度认可,需求稳固。然而,丰产背后隐忧已现,尽管当前大豆种植每亩利润约为200元,但由于玉米种植收益可达其两倍以上,农户转种意愿强烈,市场普遍预计明年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将下降15%-20%。
(二)东北地区内外供应双增,库存压力显著
东北地区豆粕供应呈现产能充足、内外来源叠加的特点。本地压榨方面,主要油厂(如九三集团、益海嘉里等)日加工能力普遍在1000吨/天左右,仓储设施完善。当前油厂维持较高开工率,并计划持续开机至春节前,仅11月份东北本地油厂预计压榨量就将超过100万吨,保障了四季度基础供应充足。与此同时,外部货源持续流入成为供应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来自华东、华北及山东地区的豆粕正通过鲅鱼圈港口或汽运渠道不断进入东北市场,年输入规模预计高达200万吨。在此背景下,本地供应与外部输入共同作用,导致区域市场供应过于充裕,油厂普遍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库存累积现象逐渐显现。
(三)下游刚需采购主导,远月布局谨慎
下游消费市场呈现出低库存滚动运作与对远月行情尤其是一季度需求普遍谨慎的特征。
从贸易商环节看,其采购主要通过与本地大型油厂(如九三、益海)签订基差合同进行,一口价模式使用较少。近期,由于现货价格倒挂及下游养殖持续亏损,贸易商采购积极性明显下降,前期积极的拿货情绪有所收敛,整体需求预计将呈现小幅收缩。在此心态下,其合同布局也更为保守,基差采购多集中于明年5-7月合约,而对于明年2-4月的一季度合同则签订较少。
从饲料厂环节看,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分化:作为主力的猪饲料销量普遍下滑,而禽料及反刍料则实现小幅增长。豆粕添加比例整体稳定,猪配合料在15%-20%,浓缩料中高达50%-70%,反刍料中为30%-40%。采购策略上,企业普遍采取“集团集采+刚需补库”相结合的模式,操作上以“现货+基差”相结合为主。库存管理方面,饲料厂的物理库存普遍维持在10天左右的低位,但通过已点价合同持有的头寸可覆盖20-30天的需求。尽管近月(12月-1月)的点价基本完成,但对于10-1月基差以及明年一季度的远月合同,饲料企业普遍持保守和观望态度,整体布局非常有限。
(四)对俄罗斯进口大豆的看法:难以形成大规模替代
行业主要企业普遍认为,俄罗斯进口非转基因大豆对东北本土市场难以形成大规模替代,其影响总体有限。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从进口规模上看,俄豆年进口量预计在几十万至一百万吨左右,与东北本地巨大的压榨体量相比规模较小;其次,从流通渠道看,多数俄豆通过边境贸易形式直接流入食品加工领域,并未大量进入压榨环节;再者,其本身品质与价格竞争力不足,受种植规模和生产环境制约,俄豆的蛋白与含油率偏低,同时到厂价格偏高(约4200-4400元/吨),显著高于国产豆,加之存在结算不便等贸易壁垒,因此尽管其非转基因品质受到认可,但目前仍难以撼动以国产豆为主的东北市场供应格局。
(五)产业链上下游对期货市场的参与程度
国产压榨油厂存在明显分化。大型油厂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灵活运用豆一期货锁定压榨利润,并在收购大豆时进行盘面套保,同时也会交易豆油和豆粕期货。值得注意的是,其操作并非严格遵循1:1对冲,而是会根据市场判断保留一定风险敞口。相比之下,多数民营油厂则基本不参与期货套保,认为操作空间有限,更倾向于通过现货销售节奏来管理风险。
豆粕贸易商是期货市场最为活跃和依赖度最高的群体。其核心贸易模式完全建立在基差交易之上,常态化运用期货和期权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基差交易和头寸管理。在操作风格上极其谨慎,普遍坚持严格的“对锁”操作,以严格控制成本,坚决避免单边赌行情,体现出高度的风险控制意识。
国产大豆贸易商同样积极自主地参与豆一期货交易,将期货工具有效运用于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过程中,展现出较为成熟的市场参与度。
相比之下,饲料企业的参与程度最为有限。多数饲料厂的分公司层面不直接进行期货操作,相关的套期保值业务由集团总部统一执行。这种集中管理模式的背后,主要源于对基差波动过大的顾虑——企业担心不可控的基差变动可能导致套保效果偏离预期,反而增加额外的经营风险。
(六)市场参与者后市看法: 整理谨慎看待
国产压榨油厂普遍持中性偏谨慎态度。其主流观点认为,在大豆价格方面,出现暴涨的可能性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调控意愿较强,预计国储投放等政策手段将能有效平抑市场价格波动。
豆粕贸易商的看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短期来看,由于现货价格持续倒挂导致经营亏损,其拿货积极性受挫,心态偏向谨慎。但放眼中长期,他们将中美贸易关系视为核心变量,认为若中国集中采购美国旧作大豆,将对市场形成显著的利多刺激。普遍共识是,当前豆粕基差进一步走弱的空间已经有限,期货盘面价格下方存在较强支撑。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产大豆贸易商,他们对于豆一期货后市的态度相对明确看空。其主要依据是,判断当豆一期货价格上行至4500元/吨附近时,将引发显著的累库压力,因此建议在当前阶段谨慎持有空头或避免盲目追高。
下游的饲料企业则整体呈现谨慎看多的预期。他们普遍认同豆粕价格下方支撑较强,下跌空间有限。其关注焦点高度集中于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认为这一宏观因素将是决定未来豆粕价格走向的关键驱动变量。
二、后市展望
综合本次调研信息,我们对豆粕后市持 “短期偏强,中期震荡” 的判断。
短期来看,豆粕价格有望延续偏强运行。 其核心驱动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成本支撑坚实,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市场对美豆的出口预期转强,推动CBOT大豆价格持续上行。在此背景下,国内豆粕期货与CBOT大豆的联动性显著增强,形成直接的成本驱动。其二,油厂压榨利润修复支撑。当前油厂压榨利润亟待修复,在豆油价格相对疲软的格局下,油厂为保障综合利润,“挺粕”意愿十分强烈,将在现货和基差层面为价格提供额外支撑。
然而,放眼中长期,豆粕价格上行空间将受到显著压制,预计将转入区间震荡格局。 全球大豆市场仍处于丰产基调之下,巨大的供应压力将从根本上限制价格的上涨高度。因此,多空因素交织之下,市场难以形成单边趋势,豆粕整体将呈现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震荡态势。
附:《10月东北豆粕调研纪要》
研究员:许晓燕
邮箱:xuxy@ghlsqh.com.cn TEL:0571-85336120
从业资格号:F0255539
投资咨询资格号:Z0002333
研究员:宋卓洋
邮箱:songzy@ghlsqh.com.cn TEL:0571-85237429
从业资格证号:F03125271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对这些公开资料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未来变更的可能性不做任何保证。
由于本报告观点受作者本人获得的信息、分析方法和观点所限,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的立场,如与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不一致或有不同的结论,为免发生疑问,请谨慎参考。投资有风险,投资者据此入市交易产生的结果与我公司和作者无关,我公司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损失。本报告版权为我公司所有,未经我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更改、复制发布,或投入商业使用。如引用请遵循原文本意,并注明出处为“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
如本报告涉及的投资与服务不适合或有任何疑问的,我们建议您咨询客户经理或公司投资咨询部。本报告并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或担保任何投资及策略契合个别投资者的情况。本报告并不构成给予个人的咨询建议,且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他们为其客户。
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具有期货交易咨询业务资格。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