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人民币排名指标“漏算”了太多
发布时间:2025-10-27 08:30阅读:18
近几个月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全球支付货币相关数据引发关注。SWIFT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位列第五,占比3.17%,排名较此前发生一定变化。
人民币在SWIFT榜单里排名变化,主要是哪些因素导致的?简单分析SWIFT数据,能准确反映人民币全球支付水平吗?要客观、准确理解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要参考哪些关键指标?
今天,听《金融时报》记者给你好好算一算。
要搞懂SWIFT——它统计的不是“真实支付”,只是“支付消息”(报文)
要理解排名变化,得先明白SWIFT到底是啥。简单说,它不是“资金转账工具”,而是“消息传话筒”。
例如,你要给国外公司转一笔人民币货款,银行不会直接把钱“递”过去,而是通过SWIFT发一条标准化“消息”(类似带密码的电报),告诉对方银行“这笔钱要转过去,信息是×××”。SWIFT公布的榜单排名,就是根据自己系统里这些“消息”的金额算出来的。
但问题来了,这个“消息统计”有两大局限,直接导致人民币在国际使用中的真实情况被低估:
一是,中国境内支付,SWIFT“看不到”。
欧元、英镑、加拿大元等货币的境内支付,很多也用SWIFT发消息(例如,德国银行给法国银行转欧元,会走SWIFT),这些境内交易都会被算进SWIFT排名。
但中国有自己的支付系统(例如,大额支付系统)。国内企业之间的人民币转账,根本不用SWIFT发消息。这意味着,中国庞大的境内人民币支付,完全没被SWIFT统计,而其他主要货币的境内交易却被“算在内”,对比一开始就不公平。
二是,人民币跨境支付,可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办理。
2015年,中国推出了自己的CIPS,相当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专属高速路”。
例如,中资企业给沙特的合作伙伴付款,只要两家公司的银行都是CIPS成员,就可直接走CIPS完成交易。截至2025年9月30日,CIPS已接入1737家参与者,其中,直接参与者184家,间接参与者1553家(通过直接参与者办理业务)。2024年,CIPS共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822万笔、金额175万亿元——这些钱都没被SWIFT统计进去。
现在中国和境外的跨境人民币支付,很多都是通过CIPS完成,“CIPS采用的是点对点结算,又快又省成本。”一位机构人士表示。
一句话总结:SWIFT在很多维度上低估了真实的人民币全球支付水平,需要理性看待这一排名波动。
近期,人民币在SWIFT榜单中的排名为什么发生变化?并不一定是“用得少了”,是两个因素在“拖后腿”
应当说,SWIFT数据统计存在局限性,近几个月人民币排名波动主要是两个短期因素的叠加:
一是,季节性因素“拖了后腿”。每年“五一”劳动节前后,中国企业的跨境交易都会短期减少,2024年4至5月也出现过类似情况。2025年5月的数据,正好叠加了假期影响,人民币支付金额环比减少23.07%,而同期全球所有货币支付金额只降了6.81%,人民币的短期降幅比整体市场更大。实际上,从最新数据来看,与2025年8月相比,9月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长了15.53%,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长了6.74%。
二是,“盘子小”,波动更明显。和美元(全球支付占比超40%)、欧元(超30%)的比重相比,人民币、日元、加拿大元在SWIFT中的占比相对较低且占比接近,稍微有一点交易变化,排名就容易上下浮动。如加拿大元、日元所占份额和人民币相差不大。只要它们的短期交易多一点,就能超过人民币。排名波动实际上很正常。例如,如果全球支付总规模是100元,人民币占3元,日元占2.9元,只要日元多0.2元,排名就会超过人民币——这种波动对于人民币、日元、加拿大元等货币很常见,不代表长期趋势变了。
既然短期波动不足虑,那么我们拉长视角来看,自SWIFT2011年下半年起发布人民币追踪数据,每月公布上一个月的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份额排名变化、离岸人民币的区域使用情况、人民币在跨境金融业务中的份额等指标。从历史数据看,2011年SWIFT开始统计相关数据以来,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占比从不足1%涨到现在的近3%,长期趋势是向上的。随着CIPS的覆盖范围扩大、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深,人民币会逐渐从“支付货币”向“投资货币”“储备货币”升级——这个过程可能有波动,但方向不会变。
看人民币国际化,得用“多把尺子”,而不是单看SWIFT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说:“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据记者了解,这个“全口径”包括CIPS的处理以及大量小额跨境支付等SWIFT未能涵盖的场景,都纳入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统计范畴,从而勾勒出一幅更为完整、更为真实的人民币国际化图景。
那么,想客观理解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能参考哪些关键指标呢?
第一,看CIPS的“成长”:CIPS业务规模和参与者数量快速增长的数据更能反映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增长趋势。2024年,CIPS处理的业务笔数和金额同比增长分别达35%和30%,2025年又新增了泰国盘古银行、蒙古郭勒穆特银行等多个“直接参与者”——越来越多国家的银行选择用CIPS做人民币结算,机构的实际行动比绑定排名更有说服力。
第二,看“真金白银”的持有: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机构吸引力不断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是其他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境外主体持有的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存款等)持续增长。
从境外主体持有在岸金融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余额合计10.4万亿元,同比增长5.2%。
此外,从融资功能来看,人民币的吸引力也在提升。SWIFT数据显示,2025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7.28%,位居美元(80.50%)之后,排名第二。在债券发行规模方面,2024年,境外发行人在我国发行“熊猫债”规模1948亿元;2025年上半年,“熊猫债”发行规模947亿元,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2024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金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27%。在境外贷款规模方面,2024年末,人民币对外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2024年,离岸人民币贷款余额约1万亿元,其中香港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235亿元。
这些都说明,综合来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第三,看综合指数:人民币地位稳固。
实际上,除了SWIFT排名,市场上有多个更全面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它综合了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外汇储备等多个维度。截至2024年底,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RII数值分别为51.13、24.07、3.69和4.47,人民币RII数值为5.68,位列第三。
渣打银行的“人民币环球指数(RGI)”也显示,2024年离岸人民币的存款、债券交易等业务稳步增长,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国际清算银行(BIS)面向全球主要的外汇交易商每3年开展一次外汇交易调查也是一个不错的“观察窗口”。BIS还定期统计各国银行跨境金融资产、负债,据此可间接推算出不同货币在跨境信贷融资存量中的情况。根据BIS于2025年9月公布的报告,2025年4月,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市场的交易金额占比为8.5%,较前次2022年调查报告7%显著上升,排名位列第五名,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与2022年相比,人民币较英镑的占比差距大幅缩小,英镑的占比由12.9%下降至10.2%,人民币与英镑的占比差值由5.9%降至1.7%。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长跑”。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目标不是在单一指标上“争名次”,而是让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更方便使用,让更多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
要看清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际进程,我们不能只看单一指标,而需要用更多“尺子”来衡量。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请问外汇平台的入金汇率,是按照离岸人民币还是在岸人民币算?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