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民币国际化,得用“多把尺子”,而不是单看SWIFT
发布时间:2025-10-24 17:19阅读:1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说:“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这个“全口径”包括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处理,以及大量小额跨境支付等SWIFT未能涵盖的场景,都纳入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统计范畴,从而勾勒出一幅更为完整、更为真实的人民币国际化图景。
那么,想客观理解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能参考哪些关键指标呢?
1.看CIPS的“成长”:CIPS业务规模和参与者数量快速增长的数据更能反映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增长趋势。2024年,CIPS处理的业务笔数和金额同比增长分别达35%和30%,2025年又新增了泰国盘古银行、蒙古郭勒穆特银行等多个“直接参与者”——越来越多国家的银行选择用CIPS做人民币结算,机构的实际行动比绑定排名更有说服力。
2.看“真金白银”的持有: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机构吸引力不断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是其他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境外主体持有的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存款等)持续增长。
从境外主体持有在岸金融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余额合计10.4万亿元,同比增长5.2%。
此外,从融资功能来看,人民币的吸引力也在提升。SWIFT数据显示,2025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7.28%,位居美元(80.50%)之后,排名第二。债券发行规模方面,2024年,境外发行人在我国发行“熊猫债”规模1948亿元,2025年上半年,“熊猫债”发行规模947亿元,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2024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金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境外贷款规模方面,2024年末,人民币对外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2024年,离岸人民币贷款余额约1万亿元,其中香港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235亿元。
这些都说明,综合来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3.看综合指数:人民币地位稳固
实际上,除了SWIFT排名,市场上有多个更全面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它综合了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外汇储备等多个维度。截至2024年底,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RII数值分别为51.13、24.07、3.69和4.47,人民币RII数值为5.68,位列第三位。
渣打银行的“人民币环球指数(RGI)”也显示,2024年离岸人民币的存款、债券交易等业务稳步增长,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广。
国际清算银行(BIS)面向全球主要的外汇交易商每三年开展一次外汇交易调查也是一个不错的“观察窗口”。BIS还定期统计各国银行跨境金融资产、负债,据此可间接推算出不同货币在跨境信贷融资存量中的情况。根据BIS于2025年9月公布的报告,2025年4月,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市场的交易金额占比为8.5%,较前次2022年调查报告7%显著上升,排名位列第五名,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与2022年相比,人民币较英镑的占比差距大幅缩小,英镑的占比由12.9%下降至10.2%,人民币与英镑的占比差值由5.9%降至1.7%。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长跑”。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目标,不是在单一指标上“争名次”,而是让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更方便使用,让更多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
要看清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际进程,我们不能只看单一指标,而需要用更多“尺子”来衡量。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0 09:58
-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得主荣获825万奖金,究竟研究的啥?
2025-10-20 09:58
-
主播、骑手、网约车司机收入全面裸奔!10月起你的个税这样算
2025-10-20 09:5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