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风险管理成中企掘金东盟关键需求
发布时间:2025-10-23 06:11阅读:7
□本报记者许予朋
东盟市场快速崛起,自2022年起即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当前,以“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资企业向东盟出海风头正劲。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加强对市场的研判,更需金融、法律、会计等部门走向全球,以完善的服务生态赋能出海浪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10月22日发布的《金融服务企业出海白皮书中泰合作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以下简称“白皮书”)建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应合作共建出海企业金融服务链,同时需关注中小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成本高等难题。
面临融资贵、汇率波动难题
“东南亚拥有丰富的人口和资源,不仅是庞大市场,还具备承接中国企业‘出海’的潜力,是中企出海理想目的地。”CF40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在报告发布会上介绍。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5.57万亿元,同比增长9.6%,东盟一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出海,远不似在地图中标出目的地那样简单。从市场开拓到本土深耕,实操过程中资企业进入东盟市场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以泰国为样本,开泰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Burin Adulwattana指出,目前在泰中企多数已度过初始探索期,且其中不少已深度融入当地供应链体系,不过支撑其发展的金融生态系统仍存在碎片化与成本偏高的问题。“高达73%的大型企业认为,在泰融资成本高于中国。对于中小企业,此比例降至33%,因为它们更多地使用内部资金而非外部借款。”除融资成本较高,Burin Adulwattana调研发现,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处理跨境资金流动时均面临阻力。
此外,外汇风险管理是一项关键且供给不足的金融需求。“对冲工具成本高昂、产品可得性有限以及财资管理知识不足等因素,使得众多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汇率波动呈现高度的风险暴露。”
财务只是影响出海企业经营可持续性的因素之一。开泰银行执行副总裁黄泽旭认为,在新市场取得成功,所需的不仅仅是财务资源,更需要对当地法规、文化和金融结构的深刻理解。正是这种理解,才能将机遇转化为可持续增长。
推动人民币发挥更大作用
为更好地回应出海企业诉求,中国、东盟金融业在跨境资金管理、支付、融资、风险管理等领域需要探索更多创新与合作。
外贸订单里,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正在升温,这对于中资出海企业应对波动无疑是利好。《2025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东盟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89024.7亿元,同比增长50.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0.5个百分点。
开泰银行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参与者之一。“打造便利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将使更多经营主体愿意使用人民币。我们非常期待看到人民币在东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黄泽旭说。
在降低外汇管理风险成本方面,白皮书指出,聚焦风险暴露较大的中小企业汇率避险难题,金融机构应开发更简化的套期保值工具并降低其成本,推出囊括贸易融资与外汇解决方案的打包式金融产品,构建数字化外汇管理平台,以支持中小企业提升经营韧性和竞争力。
“许多中小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并开始展业时,并未意识到需要进行外汇风险对冲。”黄泽旭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服务提供商,开泰银行正努力向具有潜在需求的客户普及外汇风险对冲的必要性。未来,将继续对市场进行教育,并将寻找更适合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的汇率避险解决方案。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0 09:58
-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得主荣获825万奖金,究竟研究的啥?
2025-10-20 09:58
-
主播、骑手、网约车司机收入全面裸奔!10月起你的个税这样算
2025-10-20 09:5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