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从来不是 “猜大小” 的游戏,而是 “认知变现” 的战场
发布时间:2025-10-9 17:31阅读:77
在期货交易中,如果说侥幸获利是市场对交易者的偶然眷顾,那么,认知则是交易者对市场的实际把握能力的具体体现。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交易者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有关方面组织的投教活动,与其他交易者沟通、切磋、交流,不断总结交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易能力。
金融市场具有不可预测性,但交易者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可以无限接近市场的波动规律和运行特征。
2002年,连豆1月合约对5月合约期价贴水一度走扩至80元/吨,公司一名大客户决定进行“买1卖5”跨期套利交易。但在交易过程中,1月合约因库存压力较大而走弱,5月合约则受减产预期影响走强,该客户最终在价差扩展至120元/吨时止损离场。
该客户在进行跨期套利交易前,仅考虑到价差趋于收敛的可能性,未充分评估价差继续扩展的风险,也未确定止盈价差和止损价差,只能认赔出局。
交易者应该认识到,虽然跨期套利的风险低于单边交易,但依然存在价差向不利于交易者持仓的方向运行的可能性。因此,跨期套利交易者入场前,也需要制定止损价差和止盈价差,只有预期利润远高于预测亏损,才符合跨期套利的入场条件。
2010—2011年,天然橡胶期货展开一轮历史性牛市行情。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激励,叠加泰国主产区突发洪水、中国汽车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天胶主力合约于2011年2月达到42895元/吨的历史峰值。
此前,公司一名客户在天胶主力合约期价超过25000元/吨和30000元/吨时,判断天胶期价已达到历史高位,顶部拐点已经出现,分别在25000元/吨和30000元/吨时入市沽空天胶,且未设置止损价位和止盈价位。最后天胶价格继续上涨,该客户亏损惨重。该客户面对单边上涨行情,不顺应趋势做多,反而盲目猜顶,主观认知和客观市场走势严重背离,结果可想而知。
交易者个人的资金量是有限的,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充分掌握交易品种的供需基本面、上下游产业链对品种的影响、季节性规律、波动周期,以及其他影响因素,树立敬畏市场、敬畏风险的意识,在品种走势和价格水平出现合适的机会时,轻仓顺势入场,才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交易成果。
自2011年开始,天然橡胶期价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熊市。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受泰国政府抛售橡胶储备、全球天胶产能过剩、我国轮胎产量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天胶期价从2011年的42895元/吨下跌至9500元/吨。
同样,当天胶期价跌至12000元/吨之际,公司一名客户判断天胶期价已经“达到中长期历史底部”,并据此入市抄底做多,最终导致账面资金出现严重亏损,在天胶市场走势反转前被迫出局。
虽然11000~12000元/吨已经达到国内天胶生产商的综合生产成本,但受制于全球宏观形势、天胶供应过剩,生产成本已不足以支撑期价企稳。该交易者面对单边持续下跌行情,主观猜底,盲目做多,导致严重亏损。
综上,市场波动不可预测,但交易者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认知水平,使自己的判断逐渐接近市场运行轨迹。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15103944474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