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来了!中信证券重磅发声:港股通ETF或成下一轮行情主线
发布时间:2025-9-24 09:31阅读:2390
港股通ETF或成下一轮行情主线:中信证券深度解析跨境投资新机遇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国内政策红利共振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正迎来结构性行情的关键窗口。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港股通ETF凭借“低门槛、高透明、灵活交易”三大核心优势,有望成为内地投资者布局全球资产的核心工具,甚至可能主导下一轮跨境投资主线。这一判断基于资金流向、估值修复、政策支持及产品创新四大逻辑。
一、资金流向:南向资金“哑铃型”配置成趋势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累计净流入超2600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最主要的增量资金。其配置呈现鲜明“哑铃型”特征:
一端重仓科技成长:聚焦互联网、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如恒生科技ETF(覆盖腾讯、美团、小米等)年内收益超18%,弹性显著;
另一端增持高股息资产:能源、通信、公用事业等央国企龙头股息率稳定在3%以上,部分港股央企红利50ETF年化股息率达6.8%,成为稳健型投资者的“压舱石”。
中信证券渠道调研显示,境内港股ETF资金在市场大幅上涨中先卖出后买入,形成“低买高卖”的波段操作特征,而国际中介资金则更倾向于长期持有科技成长标的。这种资金行为分化,进一步强化了港股通ETF的配置价值。
二、估值修复:港股性价比仍处全球洼地
尽管经历一轮快速上涨,港股当前估值仍具备显著吸引力:
横向对比:恒生指数市盈率(TTM)为9.2倍,低于标普500的25倍和日经225的18倍;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仅18.6倍,处于历史24.1%分位,远低于纳斯达克100的35倍。
纵向对比:恒生指数股息率仍达3.4%,高于历史均值,安全边际充足;而国企指数动态市盈率已修复至92%历史分位,显示成长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更大。
中信证券研究院认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港股作为“中国资产+国际规则”的独特市场,有望持续吸引全球资金回流,尤其是科技、生物医药等低估值成长赛道。
三、政策红利: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升级
2025年,沪深港通机制迎来多项突破性进展:
产品扩容:港股通ETF覆盖范围扩展至纳斯达克100、黄金、REITs等多元资产,投资者可通过单一账户实现全球配置;
交易优化:T+0回转交易支持日内高频操作,资金使用效率远超普通基金;
成本降低:管理费普遍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且无印花税、过户费等额外支出,交易成本较直接投资港股降低超60%。
政策层面,新“国九条”将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推动红利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配置”。例如,港股通红利ETF近3年累计收益达32%,显著跑赢通胀。
四、产品创新:中信证券打造全品类ETF生态
作为国内ETF领域龙头,中信证券构建了“宽基+行业+跨境”的全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选择:
科技成长线:恒生科技ETF、港股通医药ETF(2025年二季度捕捉32%季度涨幅);
红利价值线:港股央企红利50ETF、中证红利低波ETF;
全球配置线:纳斯达克100ETF(港股版)、黄金ETF(对冲汇率波动);
主题投资线:港股通消费50ETF(覆盖新消费、国潮品牌)、REITsETF(分享基础设施长期收益)。
中信证券做市团队为706只ETF提供主流动性服务,2025年8月某纳斯达克ETF因外汇额度紧张出现溢价时,协助客户完成1.2万笔套利交易,平均单笔收益0.8%。此外,其APP集成ETF套利助手、动态再平衡策略等智能工具,降低操作门槛,提升投资效率。
五、配置建议:核心+卫星组合策略
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
核心仓位(60%-70%):布局沪深300ETF、港股央企红利50ETF等稳健型资产;
卫星仓位(30%-40%):根据政策动向与市场异动,灵活调整恒生科技ETF、港股通医药ETF等成长型资产;
对冲仓位(10%):配置黄金ETF或美股纳斯达克100ETF,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数据显示,持有周期超过6个月的投资者平均收益比短期交易者高12个百分点,建议避免盲目追高,以长期视角分享港股估值修复红利。
立即行动,把握跨境投资新机遇!
关注中信证券客服工作人员,获取专属ETF投资策略报告,解锁智能工具与费率优惠。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从“选基-买入-持有-卖出”的全周期陪伴服务,助力实现财富稳健增值。

点击链接,开启您的全球资产配置之旅:中信证券官网ETF专区
温馨提示:打开微信搜索【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中信证券客服#,可以一键获取中信证券官方认证低佣金开户链接,还有专业理财顾问指导您操作,帮助您轻松理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下一轮牛市券商龙头由哪些?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0 09:55
-
普通人投资稀土,稀土ETF该如何选?
2025-10-20 09:55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AI产业链
2025-10-20 09:55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