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双升
发布时间:2025-9-24 04:21阅读:35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居世界首位;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9月22日,国新办在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出席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李云泽指出,5年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各类规制171件。对41家重点机构实施提级监管,同时下放112家中小保险机构监管权限。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果断出手,形成震慑,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吴清表示,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一些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外汇领域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朱鹤新表示,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涉外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发展,对外经贸呈现多元化格局、韧性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保持在合理区间。
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
“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重点领域投放精准有力。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十四五”时期,直接投资项下已实现基本可兑换。推动形成简明统一的资金池政策框架,已惠及1000多家跨国集团和1.9万家境内外成员企业。完善熊猫债、境外上市等资金管理。支持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外汇创新政策。
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近5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31.6%。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2024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潘功胜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健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基本框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在资源保障上,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存款保险机制平稳有序运行。
李云泽表示,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吴清指出,面对多重超预期风险挑战,中国证监会协同各宏观管理、金融管理、国资部门和相关经营主体加强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有效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和系统性风险。“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朱鹤新强调,“十四五”时期,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在持续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成功应对多轮次、高强度外部冲击。“十四五”以来破获外汇案件超6100件,有力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活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怎么弄?
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是什么意思?
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介绍?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