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磨纸浆进口存多重隐患专家建议抬高准入门槛
发布时间:3小时前阅读:14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白丽斐)在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16日主办的干磨纸浆进口政策法律问题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干磨法再生纸浆看似“省事”,实则存在多重隐患。建议修订完善国家标准,抬高干磨纸浆准入门槛。强化海关监管,实现检验检测全覆盖。推动干法工艺升级,引导行业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常纪文表示,2018年中国政府实施禁止“洋垃圾”进口令,效果较好,对于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人钻空子,把发达国家的废纸等“洋垃圾”送到东南亚国家,简单研磨之后不高温蒸煮、不细分拣即出口到中国,重金属、危险废物、病原体、放射性等指标超标,这是变相的“洋垃圾”进口行为,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民健康,还对合规造纸企业经营造成不公平竞争。
研讨会上,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许凤介绍,正规的废纸浆生产需要在液态下进行除渣、筛选等净化工序,再经过浓缩加蒸汽处理(如热分散),高温干燥最终形成废纸浆。经过这些工序生产的再生浆板,纤维含量可达91.5%以上(含水分8%),几乎没有杂质,而且在高温干燥过程中实现了杀菌,符合卫生标准要求。而干磨纸浆生产将废纸原料经由粉碎机粉碎成碎片状,直接打包进口,省略了绝大部分生产流程。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安兴业表示,干磨工艺没有用水作为溶剂,也就失去了通过水力分级、洗涤等步骤去除杂质的机会。废纸原料中常见的污染物比如塑料碎片、胶黏物、微生物、重金属(如铅、镉)在干磨过程中无法有效分离。
“这种‘夹带污染物’的干磨纸浆,本质是把国外的固废垃圾‘包装’成再生纸浆进口,进入国内后又通过废纸回用形成内循环,污染物会反复积累,长期看会拖累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安兴业说。
2023年11月发布的再生纸浆国家标准(GB/T43393-2023),对再生纸浆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进行了明确。不过,在专家们看来,作为推荐性标准,上述标准对关键质量指标缺乏强制性要求,如纤维完整度、杂质含量、微生物控制等。
2021年以来,全国已发生多起海关查验出以“再生纸浆”名义进口固体废物并退运的案例。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有关专家表示,针对干磨纸浆进口出现的问题,应逐步完善标准,加强监管,把握好造纸资源稳定供应、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多位与会专家建议,在标准修订中,增设强制性指标,明确纤维形态要求,如纤维疏解度、未分散纸片含量限值;加强对污染物的检测标准,如塑料、重金属、微生物等;增加对纤维回用性能的技术约束。通过严格的标准,淘汰不合格干磨纸浆产品,从源头上规范市场。
进口环节是控制污染的第一道防线。专家们建议,强化海关监管,实现检验检测全覆盖。重点检测杂质、微生物和重金属;引入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提升监管效率;建立纤维溯源体系,防止国外固废混入。
“如果干法工艺必须存在,也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减少其负面影响。”安兴业建议,在干磨后增加筛选、除杂和杀菌步骤,净化纤维;推广“干湿联产”模式,即干法破碎后结合湿法净化,平衡成本与质量。上述改进措施会显著增加生产成本,但这本身就是一个“倒逼机制”。如此一来,低成本、低质量的干磨纸浆因无法达标而被淘汰,最终将推动行业向更环保的湿法工艺转型。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投资又怕高风险?中信证券盘点下半年“稳稳的幸福”板块
2025-09-15 15:02
-
iPhone17 为何“挤爆牙膏” ,仍然难破增长困局?
2025-09-15 15:02
-
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和波浪类等技术分析,都是什么意思?
2025-09-1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