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易量感受金融市场脉动
发布时间:10小时前阅读:7
日均成交量超10万亿元,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这样一组数据,正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直观体现。
9月9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上海外滩15号大楼,走进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外汇交易中心”),实地感受我国金融市场“大动脉”的跳动。现场,显示大屏实时跳动着本外币市场交易信息,象征着交易规模的圆圈标识有大有小,一闪一闪,昭示着当下债券交易市场的活跃。
“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当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外汇交易中心应运而生。”外汇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董忆伟对《金融时报》记者介绍,此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外汇交易中心的职责又拓展到了债券市场、货币市场。
“外汇交易中心始终是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这是董忆伟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变革亲历者最深刻的感悟。
据董忆伟介绍,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产品和服务也比较单一,服务对象仅限于国内银行。经过30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如今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在全球排名靠前,并朝着“全球人民币及相关资产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目标不断奋进。“目前,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范围覆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产品现货及衍生产品的发行、交易、交易后处理以及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是市场利率、汇率等基准指标的发布平台,还承担着支持和传导货币政策等方面的重要职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推出了多项银行间市场的开放措施,并且通过持续优化市场微观机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投资渠道,用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目前,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法人机构超过1100家,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
董忆伟进一步表示,在推进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开放过程中,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近年来,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境外机构接入渠道,陆续推出“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为满足境外机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需求,先后推出了“互换通”、离岸回购等业务,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诸多符合海外市场投资习惯的机制和安排,交易时长和服务地区范围也不断扩展。
二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推动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具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银行间市场,为扩大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银行间市场产品体系完备、交易工具种类齐全、市场流动性好,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开放又为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市场需求和开放要求的推动下,银行间市场对标国际标准持续完善各项交易结算机制,拓展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业务新产品,服务能力和市场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
三是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以科技实力强化安全保障。外汇交易中心的本外币交易系统经过多次升级换代,目前已经实现了系统架构自主设计,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交易系统均为自主设计开发。外汇交易中心扎实推进科技赋能、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加强市场运行质量监测,同时紧跟国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银行间市场在快速发展并不断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的同时,始终保持了运行的平稳性,为高水平开放保驾护航。”董忆伟对记者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国庆长假投资“不放假”:中信证券推荐闲钱理财攻略
2025-09-09 09:53
-
【麒麟芯片】时隔四年重现华为发布会,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
2025-09-09 09:53
-
6只中证A500系列指数即将发布,对投资者有啥参考价值?
2025-09-09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