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护航跨境贸易外贸企业展现韧性活力
发布时间:4小时前阅读:4
上海五角场,是五条主干道的交会点。在五角场一幢商务楼内办公的弘烜实业(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烜实业”),从事针纺织品等外贸业务,产品销往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美国等地,袜子及相关针纺织品年出口量达1亿件,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一名参与者和建设者。
沪上数万家外贸企业,合力书写着贸易发展韧性足、市场主体活力强、外贸出口动能新的外贸新篇章。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刷新历史同期纪录。其中,出口9527亿元,增长11.1%。
外贸企业主动转型展现韧性
今年以来,上海市外贸企业克服外部压力,展现内在韧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近期表示:“在全球贸易壁垒加深背景下,上海外贸企业加快多元化市场开拓步伐,扎实推进区域经贸合作。同时,积极适应国际市场新趋势,开拓新兴领域,推动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但企业稳健前行,这是《金融时报》记者在走访弘烜实业后的切身感受。该企业之所以能稳健发展,得益于多年来持续推进的多元化市场布局和与时俱进的商贸服务模式。弘烜实业一方面巩固欧盟、日本等对针纺织品有稳定需求的传统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东盟、中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已先后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开设工厂。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起,我国针织产品对东盟的出口额首次超过美国,东盟成为我国针织产品最大出口市场。
“世界越来越一体化,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外贸企业更要融入世界。”弘烜实业总经理卞揆对记者说。在他看来,只有顺势而为,提前应对,才能在变化来临之际处变不惊。他表示,企业的转型发展是必然,不因美国关税政策而改变,关税只是让原先就有的挑战加速到来。
卞揆告诉记者,针纺织品行业比较特殊,虽然属于传统产业,但纺织品是日常消费品。面对挑战,弘烜实业多年来始终主动谋求转型,从纯贸易到开设工厂,顺应“工贸一体化”大势,先把工厂从上海嘉定区搬迁至安徽,再把生产进一步转移到海外。顺应国内劳动人口减少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供应链调整的趋势,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规避贸易风险及关税壁垒。此外,该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利用数字化等技术优化生产运营管理,借助出口海外仓等模式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专业团队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同样力求突破传统外贸企业单一角色的还有瀚川(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川国际贸易”)。该公司通过向“技术+贸易”的模式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进出口贸易“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搭建国内中小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帮助国外跨国公司建立和维护在华供应链和客户关系。公司经理江燕向记者介绍:“我们不仅提供传统的进出口代理业务,还通过技术开发及转让,将数字化工具融入贸易流程,如对国际市场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物流追踪自动化、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增强供应链透明度。”今年以来,由于国际环境和政策影响,瀚川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整体呈现波动式增长,但目前已走出低谷,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金融为外贸发展增添底气
“中国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就像一棵大树,多年来一直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可以健康成长。”卞揆表示。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自2017年以来便与弘烜实业开展业务合作,通过远期结售汇业务帮助客户对冲汇率风险。“中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帮助我们锁定了成本,避免汇率波动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减少汇率风险对经营的影响。”卞揆说,在业务办理中,该行同时为企业提供了交易对手信用额度,降低企业保值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以往远期结售汇业务需要企业到银行网点填写申请书办理,如今,企业通过中行网银、电子交易平台等线上化渠道即可在额度内自助办理,节省了“脚底成本”。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了解到,上海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增强,主动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意愿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辖内签约口径外汇套保比率为42.2%,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瀚川国际贸易自2017年成立以来便与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开展合作,包括进出口资金结算、境内人民币结算、员工代发薪酬等业务。在江燕看来,银行对于金融领域的专业性使企业多了一位“军师”,助力企业稳步发展。近期,建行发现该企业的进出口业务结算频率和金额均出现下降,随即致电企业了解经营情况。
“关税成本的增加,对于我们这样一家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挤压作用明显。物流效率下降、港口清关时间延长、库存积压,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加大了我们的经营压力。总体来看,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了10%以上。”江燕介绍,“建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带队前来走访调研,介绍了远期、掉期等外汇衍生交易及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等金融产品。现阶段通过开立FT账户进行进出口资金结算,对资金成本的降低效用更为明显。在在岸汇率基础上,自贸账户增加离岸汇率,对于企业而言多了一种选择。在国际市场汇率持续波动的大背景下,企业可以参考不同体系下的汇率价格作出更有利的选择。我们提出开立FT账户申请后,建行立刻发起‘白名单’上报,并获批开立资质。我们已备妥开立材料,准备近期办理开户。”
针对收汇风险,弘烜实业除了通过银行的远期结售汇锁定风险,还通过信用保险工具转移风险。“天有不测浮云,还是未雨绸缪比较好。我们一方面与中国信保合作,另一方面也会定期对主要客户的资信情况开展调查。”卞揆表示。
多措并举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近年来,为支持外贸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采取了多项举措。2024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将多项高水平开放政策扩围至上海市全辖,包括备案银行可凭收付款指令为优质企业便利化办理贸易收支业务,为“走出去”企业办理跨境结算和跨境融资业务提供便利。
国家外汇管理局去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的通知》,推出多项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在优化“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管理方面,取消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名录登记的要求,企业就近在银行办理名录登记可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在简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贸易收支手续方面,银行可根据业务实际情况灵活审核交易单据,有效提升业务办理效率,进一步便利区内企业跨境资金结算。在放宽货物贸易特殊退汇免于登记业务权限方面,将A类企业货物贸易特殊退汇免于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的金额从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下(含)放宽至20万美元以下(含)。在优化B、C类企业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B、C类企业办理90天(不含)以上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2025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印发《上海市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管理规定》,推动高版本资金池3.0版落地,满足“走出去”企业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需求。此外,该局还加快推进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积极指导银行扩大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等场景应用,并在今年6月试点上线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应用,通过与“离岸通”平台数据对接核验,为银行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数据技术支撑。
在为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方面,目前,上海地区银行外汇衍生品种类已覆盖远期、掉期、货币掉期、期权等各系列的国际成熟交易品种,可以满足企业各类外汇避险实需。外汇交易中心“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向多家银行实时询价、比价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管理,支持企业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地“走出去”。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还联合上海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商务委,推出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汇率避险担保业务专项方案,“银汇政担”合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国庆长假投资“不放假”:中信证券推荐闲钱理财攻略
2025-09-09 09:53
-
【麒麟芯片】时隔四年重现华为发布会,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
2025-09-09 09:53
-
6只中证A500系列指数即将发布,对投资者有啥参考价值?
2025-09-09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