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引领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9-5 07:14阅读:13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但也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遵循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绿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引下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有助于实现生态与农业的协同共进。
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民作为绿色农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价值认知及参与意愿是影响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要科学开发利用农村宣传栏、文化墙,以简单易懂、灵活多变的挂画、文字、宣传册、宣传语等方式,向农民介绍绿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引导其认识到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利用农村大喇叭、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多渠道推送绿色农业与生态环保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加深农民对绿色农业的理解。
聚焦农业发展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积极采取行动保护耕地,对现有污染进行治理,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遵循资源供给原则,严守耕地红线,减少耕地闲置或撂荒率,并采取轮作、土壤改良及修复等措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支持。根据区域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选择农作物,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节水设备及智能化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开展农田污染治理,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可持续地膜,集中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点,统一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面积及数量,为农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生态环境。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绿色农业价值。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在科学布局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各地区应综合考虑本地区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农业种植合理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农业产业集聚区域设立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将绿色农业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发挥原料优势延伸绿色农产品精细化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链,提升绿色农业的经济价值。将绿色农业与文旅、教育、卫生等产业结合,以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休闲康养等产业体系吸引游客,促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绿色农业人才,提供人才保障支撑。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引进人才,鼓励拥有“三农”情怀、具备绿色农业知识及技能的科技及管理人才深入农村开展工作,并配套建立住房补贴、生活补助等激励制度,让农业人才愿意扎根农村参与建设。针对本土农民开展绿色农业技能培训,让农民认识到绿色农业发展的长远价值,在实操锻炼中掌握绿色种植及养殖技术,在观摩学习中借鉴示范基地成功经验,以补齐区域绿色农业人才短板。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别再错过下一波行情!国泰海通眼中的2025“十倍股”摇篮在哪里?
2025-09-01 11:19
-
速看:9月重磅政策密集落地,1日正式执行,影响你的生活
2025-09-01 11:19
-
速领:50+基金理财必备工具,效率直接拉满!
2025-09-01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