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胶纸期货上市专题报告(2025年8月)
发布时间:2025-8-29 17:48阅读:10
双胶纸期货(交易代码:OP)将于2025年9月10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同步上市的还有双胶纸期权合约,这标志着国内文化纸领域首个期货品种落地,为双胶纸产业链提供了全新的风险管理工具。
从行业基本面看,双胶纸当前处于“产能过剩与需求弱增” 的格局。2024 年国内在产产能约 1800 万吨,近 5 年平均产能增速 7.1%,2025 年预计新增 155 万吨产能,但产能利用率仅 57.37%;供应端以国产为主,进口依赖度从过去 5 年平均 8.9% 降至 2024 年的 2%,山东、广东、江苏三省产能占比超 66%,CR4 达 43%,头部企业集中度较高。需求端以内需为主(占比超 90%),2024 年消费量约 900 万吨,教辅教材占比 41%(需求稳定但长期受出生人口下滑影响),3-4 月、8-10 月为传统消费旺季。
成本端,木浆占生产成本70%-75%,纸价与木浆价格联动紧密,2022 年至今行业多数时间处于亏损状态,仅 2023 年盈利尚可。此次上市的双胶纸期货合约,交易单位 40 吨 / 手,覆盖 1-12 月合约月份,实行实物交割,期权合约采用美式行权方式,不仅能帮助产业链企业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过剩带来的经营风险,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文化纸领域的配置标的,后续需重点关注木浆价格走势、新增产能释放及旺季需求兑现情况对期货价格的影响。
01
胶版印刷纸简介
1.1 胶板印刷纸的定义和分类
双胶纸全称为双面胶版印刷纸,是一种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经双面施胶、压光等工艺制成的中等定量(通常为60-120g/㎡)印刷用纸。是文化、印刷用纸中的经典品类,专供胶版印刷使用。
核心特性:纸张两面平滑度、白度均匀,吸墨性适中,印刷后色彩还原清晰,且不易出现透印问题,适用于双面印刷需求。
主要用途:广泛用于书籍、杂志、画册的内文印刷,也可用于说明书、信封、表格、笔记本等日常印刷品。
与同类纸的区别:相较于新闻纸(定量低、纸质粗糙),双胶纸质感更厚实、白度更高;相较于铜版纸(表面有涂料、光泽度高),双胶纸无涂层,更适合文字印刷而非高要求的图片色彩表现。
若按表面处理方式细分,胶版纸可分为单面胶版纸和双面胶版纸:
单面胶版纸仅单面做特殊处理,适合单面印刷;
双面胶版纸(俗称“双胶纸”)则两面均经处理,可承受双面印刷。
市场流通的胶版印刷纸中,双面胶版纸占据绝对主流,因此“双胶纸”几乎成为胶版印刷纸的代名词。
1.2 双胶纸的生产流程
在现代工业生产体系里,胶版纸制造企业获取纸浆原料,主要有自制与外采两种途径。后续经配浆、抄造等多道工序,最终制成胶版纸。因纸浆原料存在差异,物理性能各不相同,需按特定比例混合,并添加化学剂配成混合浆。混合浆先经网过滤脱水形成湿纸幅,再依次历经压榨、干燥、表面施胶、再次干燥、压光、卷取等工序,完成胶版纸生产,具体流程如下:
1.2.1 原料处理:从浆包到精制浆料
外售纸浆多为固体浆包形态,进入生产环节,需先开展切割、破碎、筛分、除杂等操作,去除杂质,为成品质量与强度筑牢基础。
原料来源:国内漂针浆基本依赖外采;漂阔浆和化机浆,部分纸厂可自主生产。漂阔浆原料以杨木、桉木为主,进口桉木浆主要源自巴西、智利、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国内呈现“南桉北杨” 格局,南方多选用桉木,北方以杨木为主,制浆木片既有外采也有国产 。化机浆方面,进口以针叶化机浆居多,国内则主要用桉木、杨木等阔叶木纤维制备。
制浆流程:完成原料准备后,对其进行浸泡、蒸煮、洗涤。蒸煮与洗涤的关键,是让化学剂充分渗透原料,使纸浆纤维变得柔韧易加工,最终将纸浆处理成符合标准的游离状悬浮液,为后续生产备好基础浆料。
1.2.2 配浆:精准调控,定制性能
进入配浆环节,需把多种浆料按比例混合,严格把控浆料浓度、pH值、配比等参数。同时,向混合浆中添加填料、色料、施胶剂等化工辅料,针对性调整纸张性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胶版纸的需求 。
1.2.3 造纸:长网造纸机主导,多工序协同成型
现代胶版纸生产,长网造纸机因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优,成为国内外造纸工业主流设备,广泛用于文化纸、包装纸等生产,由流浆箱、网部、压榨部、干燥部、压光部、卷取部构成:
流浆箱:作为“起始站”,精准将混合浆均匀喷射至网部成型网,为纸张成型奠定均匀铺展基础。
网部:堪称造纸机核心,借助网孔实现混合浆水分过滤,让浆料初步凝结成湿纸幅,是纸张形态构建的关键一步。
压榨部:通过机械压力,最大程度脱去湿纸水分,减少后续干燥环节蒸汽消耗,降低能耗成本。
干燥部:由多个烘缸组成“脱水强化站”,一方面用加热蒸发深度脱水,另一方面助力施胶,提升纸页强度,对纸张物理性能塑造影响重大。
压光部:承担“颜值与质感打磨” 任务,利用热压辊与加压辊间压光带,在温度、压力协同作用下,让施胶后纸页形成光亮表面层,提升光泽度、平滑度与紧度,决定纸张外观品质。
卷取部:作为“收尾环节”,接收压光后纸张,完成成卷操作,为后续存储、运输提供便利形态。
从成本占比看,干燥部在吨纸生产费用中占比达 80%,远高于流浆箱及网部(10%)、压榨部(10%),是胶版纸生产能耗与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
1.3 双胶纸的生产成本
1.3.1 原材料成本:木浆主导,配比浮动影响成本
原材料成本在双胶纸生产成本中占比 70%-75% ,是核心影响因素,以木浆为主要构成。行业内木浆使用涵盖阔叶浆、针叶浆、化机浆,具体配比因企业技术路线、产品定位存在差异。
其中,针叶浆占木浆比例约为 20% ,其成本相对最高,主要作用是提升纸张韧性与抗拉能力;阔叶浆在木浆中占比较高(常见占比区间内可调整 ),可优化纸张平滑度,助力印刷适配性;化机浆占比一般在一定范围(如 10%-20% 等,依企业而定 ),用于平衡成本与基础性能。
部分具备技术优势的厂商,可灵活调整木浆使用结构,基于对纤维特性的深度把控和工艺优化,在保证纸张基本性能前提下,微调各类木浆占比。比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适度降低对高成本针叶浆的依赖,或优化阔叶浆、化机浆搭配,在满足纸张强度、平滑度等指标时,压缩原材料端成本,构建成本竞争差异。
1.3.2 能源成本:刚性支出,自备电厂构建降本优势
能源成本占比 10% ,涵盖电费、蒸汽等。生产每吨双胶纸耗电约 500 度,电力与蒸汽为脱水、烘干等生产关键环节供能,需求刚性强。
有自备电厂的企业优势显著,可自产电力、蒸汽,相较外购能源的企业,单吨生产成本能节约约 200 元。这一模式缓冲能源价格波动冲击,体现产业链垂直整合价值,是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凸显能源供应与成本控制对生产的关键作用。
1.3.3 其他成本:多元叠加,规模与管理驱动优化
其他成本(含折旧、人工、生产杂项等)占比 10% 。折旧成本与设备投资规模、使用周期相关,先进造纸设备虽初始投入大,但可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单位折旧;人工成本受企业自动化水平、生产规模影响,大型纸企凭自动化产线,能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占比;生产环节的辅料消耗、设备维护等杂项支出,会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生产工艺优化而波动 。
企业可通过强化精细化管理、推进设备升级与产能释放,借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提升,实现其他成本有效管控,巩固整体成本优势 。
02
双胶纸基本面简要概括
2.1 供应端
双胶纸供应以国内为主,过去5年,平均进口依赖度为9%左右。目前处于产能过剩的格局,20-24年,国内新增产能486万吨,25年预计新增产能155万吨。近5年平均产能增速为7.1%。相比之下,产能利用率从20年的69%,到24年底下降到57%。截止24年底,在产产能约为1800万吨。
双胶纸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以及江苏三省,占总产能的66%左右。产能集中度偏高,截止24年底,CR4为43%。
2.2 需求端
需求方面,以内需为主,占比90%以上。截止24年底,中国双胶纸年度消费量900万吨。其中出口量不足100万吨。20-24年,平均年度消费增速为2.3%。内需上图书类占双胶纸下游需求的90%左右。其中教辅教材占比约为41%,其他社会需求(本册,社会图书,宣传彩页等)占比59%。其中教辅教材增长较为稳定,年均增速约为2.3%。 社会订单需求不稳定,在党建宣传工作的大年,会促进消费提升。消费季节性上看,3-4月份为高峰,其次为8-9月份。但季节性特征并不显著。
2.3 价格波动季节性和幅度
2.4 库存
过去5年双胶纸社会库存在90 - 160万吨的区间, 企业库存在50 - 90万吨区间。目前社会库存处于历史同期中性,而企业库存处于往年同期低位。
2.5利润
22年至今,23年盈利尚可,其余年份平均税后毛利来看,均为亏损状态。
03
双胶纸供应情况
3.1我国双胶纸进出口情况
中国双胶纸供应以国产为主,进口小幅补充。过去5年,我国双胶纸供应的进口依存度平均在8.9%左右,2024年进口依赖度降至2%。
2020-2021年呈净进口状态,进口量分别达923.1千吨、1068.6千吨,依存度11.12%、12.34%。
2022 年起格局扭转:进口量与依存度下滑,出口量走高且依赖度稳定。核心原因包括:东南亚需求回升、欧洲产能受限创造替代空间,2022-2023 年出口量分别升至879.1千吨、1009.06千吨;出口以亚洲为主(2024年对日占比约13%),出口国家分散保证出口稳定性;国内新增产能落地、产业升级降本,叠加海运费与汇率利好,出口竞争力增强。
3.2 双胶纸国内产能情况
近年来,国内双胶纸产能持续扩张,2021年产能为13410千吨,2024年已增至16520千吨,规模稳步扩大。产量方面呈现波动特征,2021-2023年从8247.11千吨增长至10029.8千吨,2023年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冠疫情后国内防疫政策调整,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叠加前两年持续投产的产能集中释放,推动产量达到阶段性高位;而2024年产量回落至9478.2千吨,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调整。
产能利用率同样呈现波动,2021-2022 年维持在 61% 左右,2023 年提升至65.13%,2024年则降至57.37%。这一变化与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态势密切相关,2020-2023年新增产能达366万吨,较2019年底增长 31%,但需求增长未能同步匹配,导致开工率长期处于70%以下,2024年产能利用率的进一步下降,凸显了产能过剩压力的持续存在。
3.2.1 产能分布
从产能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占据 39.68% 的产能份额,成为国内双胶纸产能最为集中的省份;广东省以 16.74% 的占比紧随其后;江苏省则占 10.29%。上述三省合计产能占比超 66.71%,是国内双胶纸产能的主要供应区域。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的产能占比分别为 8.11% 和 7.84%,在国内双胶纸产能版图中也占据一定地位,而其他省份产能占比相对分散。
截至2024年,双胶纸的CR4占比为43%左右。在头部企业分布方面,产业集中度持续呈现提升状态。晨鸣纸业以 12.90% 的产能占比位居前列,太阳纸业占比 11.20%,亚太纸业占 10.15% ,华泰纸业占 7.91%。
3.2.2 产能结构
产能结构上看,近几年累计淘汰产能无变化,维持在470千吨。而新增产能在逐年提高,近5年平均产能增速为7.1%。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1550千吨,增速为8.6%。25年平均产能利用率在50%附近,在需求难见起色的背景之下,产能过剩格局将进一步加剧。
3.3 供应季节性
双胶纸的供应季节性特征并不显著,在3-4月份是相对每年的一个高峰期,5-7月份有季节性走弱。9-11月的产量特征并无明显规律。双胶纸招标时间无统一标准,核心随采购主体需求与行业特性变化:教育系统及出版单位集中在 3-4 月(备秋季教材)、9-10 月(备次年春季教材),旺季前 1-2 个月启动以匹配印刷周期,偶有 6 月、12 月补招;政企事业单位按需招标,1-2 月(春节后补办公耗材)、7-8 月(年中消化预算)相对集中,多按季度或半年度推进;商贸流通企业为控成本,常选 5-6 月、11-12 月淡季反季招标,规避需求旺季高价。
04
双胶纸需求情况
4.1 整体需求
近5年,中国双胶纸的年度消费量在8100~9000千吨区间波动。除了2022年受到疫情严重影响之外,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平均年度消费增速在2.3%左右。出口方面,24年出口总量为90多万吨,消费占比约为10%。可以看出,消费是以内需为主。
从年度消费量数据看,2020~2024年,双胶纸消费量在波动中提高。2020年为8298.66千吨,2021年增长至8662.20千吨,同比增长4.4%;2022年受“双减”政策等因素影响,校外培训机构业务大规模缩减,使得教辅材料印刷需求锐减,双胶纸消费量减少至8128.94千吨,同比减少6.2%;2023年,得益于疫情放开管制,学校恢复线下教学,叠加新增入学学生数增加,使得教辅教材需求增加,双胶纸消费量大幅回升,达9008.27千吨,同比增长10.8%,创下阶段高点;2024 年需求端增量甚微,新增消费量微增至9029.56千吨,增速放缓至0.2%。
4.2 需求结构
消费结构上看,教辅教材占比为41%,为主要消费方向。其他社会需求总体占比为59%,其中包括了本册,社会图书,宣传彩页等等。教辅教材上看,主要消费群体为在校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近年来,我国在校生人数在稳定增加。但从人口出生的数据来看,后续消费不容乐观。2019全国出生人口数约为1465万,但随后几年开始断崖式下跌。年均跌幅大幅超过10%。按照平均上小学的年龄为6岁计算,则从25年开始,上小学一年级的人数就会明显缩量。但是教辅覆盖着整个在校生学生的各个年级,出生人口下降导致的整体教辅消费减量并不会在今年就会明显显现,但今后几年,出现的递进叠加效应,将会在教辅需求的数据上逐渐兑现。
4.3消费季节性
月度数据呈现季节性特征。每年3-4 月、8-10 月往往是消费旺季,对应教材教辅印刷周期(春季、秋季开学前备货) ;1-2 月春节停工及教材印刷空档期影响显著。其余月份消费量并无明显规律。
05
双胶纸利润情况
从卓创资讯统计的双胶纸税后毛利来看,近2年均处于水下状态。但同时,最近6年的利润变化也较为明显,但双胶纸的价格波动,跟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相关性极强。分年份来看:
2020年的利润总体维持高位。当年全年产量850万吨,同时维持在近几年的开工率最高水平,且为净进口状态,产能有小幅缺口。同时,叠加原材料成本较低,给了生产双胶纸的较高的利润。
2021年的2月至5月利润波动。21年初,纸浆价格受到供给端的扰动,海外浆厂因疫情,罢工能因素减产,叠加海运费暴涨,且需求端“禁塑令”,“禁废令”等因素影响,导致纸浆价格,快速走高将近翻倍。在多重利多因素共振之下,白卡纸价格大幅走高,同时双胶纸价格上涨,利润走强,但走强幅度远不如原材料本身。
2022年,双胶纸生产利润持续低迷,核心原因在于陷入了“高成本”与“弱需求”的双向挤压:一方面,受全球供应链扰动支撑,纸浆原料价格全年高位运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国内“双减”政策的负面影响彻底显现,叠加疫情封控导致物流中断、下游印刷需求“冰冻”,致使纸厂完全无法将成本传导至下游。其结果是行业陷入普遍亏损,只能通过大规模、持续的停机检修来减产自救,形成了需求疲软→降价去库→亏损停产→现金流紧张的负向循环,利润修复异常艰难。
2023年,上半年受到阔叶浆海外产能集中投产,叠加前期延期产能释放,全球供应大幅增加,导致双胶纸原材料价格大幅走弱。但纸价因春季招标等因素影响跌幅相对较小,随后进入消费淡季,跟随成本快速下移,导致的利润走高之后的回落过程。
24-25年,产能过剩格局更为凸显,下游需求增速较弱。供需失衡较为严峻。尽管纸浆成本阶段性回落,但产能过剩导致纸价跌幅更深,形成“成本降、售价更降”的负循环。
06
双胶纸上市期货、期权合约及业务细则
6.1期货合约设计
上海期货交易所胶版印刷纸(双胶纸)期货合约(交易代码:OP)设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原则。合约交易单位为40吨/手,报价单位为元(人民币)/吨,最小变动价位设定为2元/吨。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合约月份覆盖1至12月,交易时间包含日盘(上午9:00-11:30,下午1:30-3:00)及夜盘(21:00-23:00)。最后交易日为合约月份15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交割日为随后两个工作日。交割品级为定量65g/m 、70g/m 、75g/m 、80g/m 的双面胶版印刷纸,实行实物交割,交割单位为40吨。
6.2 期权合约设计
同步上市的胶版印刷纸期权合约标的为40吨期货合约,包含看涨与看跌两种类型。交易单位为1手期货合约,报价单位为元/吨,最小变动价位为1元/吨,涨跌停板幅度与标的期货合约相同。合约月份主要为最近两个连续月份,行权价格覆盖标的期货合约结算价上下1.5倍涨跌停板幅度范围,并依价格区间设置50-200元/吨的行权间距。采用美式行权方式,交易代码明确区分看涨(OP-月份-C-行权价)与看跌(OP-月份-P-行权价)期权。
6.3 期货业务细则相关要点
6.4 期货持仓限制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别再错过下一波行情!国泰海通眼中的2025“十倍股”摇篮在哪里?
2025-09-01 11:19
-
速看:9月重磅政策密集落地,1日正式执行,影响你的生活
2025-09-01 11:19
-
速领:50+基金理财必备工具,效率直接拉满!
2025-09-01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