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慢牛背景下的债市前景
发布时间:16小时前阅读:3
谷喻(财经评论员、高级经济师)
近日,A股市场如火如荼,市值历史性突破百万亿大关,上证指数创下近十年新高,展现出“慢牛”启航的景象。然而,市场的另一端却是冰火两重天,债市遭遇回调,30年期国债期货创下数月最大跌幅,收益率曲线显著上移。这场“股债跷跷板”行情,深刻地揭示了在当前宏观图景下,市场资金的选择、预期的博弈与资产价格的再平衡。
本轮股债走势的背离,表现出教科书级的“风险偏好”切换特征。A股的稳步上涨,源于对政策红利、市场改革以及经济回稳的乐观预期。随着股市持续上涨,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部分资金从稳健型资产转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权益类资产。尤其在市场情绪高涨阶段,股市单日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使得债市资金面临“抽水效应”。在资金分流压力加剧下,债券收益率上行、价格承压。
股市的吸金效应对近期债市形成了结构性影响。股市上涨往往伴随着经济复苏和潜在通胀预期,市场对宏观政策宽松力度的预期也减弱,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债市赖以生存的“低利率”基础,对债券价格形成压制。其中,对利率最敏感的超长期国债首当其冲。由于超长期国债的久期较长,对市场利率预期的变化也更为敏锐,因而受到债市结构性调整的影响最为明显,引发了短期的估值重构。
由此可见,短期债市调整并非源于债券本身信用风险的改变,而是市场风险定价模型的重置。债市的下跌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股市健康上涨的另一个注脚,造成了典型的“被错杀”结果。实际上,股市与债市并非总是“你死我活”的对手,而是宏观经济的一体两面。股市慢牛,意味着风险偏好的回升和融资功能的恢复,利于经济转型发展;而债市的稳定,则意味着融资成本的下降和金融环境的稳健,是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石。
尽管债市短期承压,但后市仍持乐观态度。债市短期阵痛主要来自于资金分流的直接冲击。短期情绪与长期核心逻辑出现背离,支撑债市的长期逻辑并没有改变。股市对债市的扰动是阶段性的,即便未来股市持续上涨,也很难继续推升债券收益率,债市和股市跷跷板行情大概率会逐渐脱钩。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股市慢牛”,同时需要一个利率中枢稳步下行的“债市慢牛”实现共振。
首先,基本面来看,近期产需两端主要经济指标有所趋弱,这种温和复苏态势需要利率保持低位,有利于支撑债市表现。当前主要经济数据波动主要受部分地区高温暴雨频发形成短期扰动,重点行业主动加强产能治理也带来一定影响,并未改变经济企稳向好趋势。
其次,资金面来看,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资金利率有望保持低位。央行在8月15日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下一阶段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充裕。预计可能继续通过调降政策利率引导融资成本下降,向市场释放充足的流动性,支撑债市资金面。若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可能触发央行重启国债买入操作,从而稳定或提升债券价格,对债市形成支撑。
再次,年内政府债券净发行高峰已过,债券供给压力逐渐减轻,有利于债市企稳回升。根据今年政府债券发行计划,二季度和三季度初是集中、大量发行时期。巨量的净供给对市场流动性形成了持续的吸附和消耗,导致利率波动和市场情绪被压制。随着政府债券发行高峰过后,短期供给压力逐渐缓解,债市有望从供给利空转为需求利好。
此外,债券作为“避险资产”,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水平,将展现出强大吸引力。银行、保险、理财等大型机构对稳定票息收入有着永恒的刚性需求,债券市场为这些机构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益来源,能够满足它们对资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双重需求。广大个人投资者也愈发认识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需要寻求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债券市场为寻求再平衡的资金提供了投资渠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基金怎么买?中信证券最新资产配置策略曝光
2025-08-18 11:15
-
速抢!818 理财节大狂欢,十大金融公司节日福利全汇总
2025-08-18 11:15
-
恒大退市落幕,谁在退市边缘?投资者避险攻略请收好
2025-08-18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