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班列常态化,铁路铺就丝路新棉路
发布时间:8小时前阅读:29
2025年以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持续优化货运组织,实现新疆棉花铁路班列常态化开行。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行棉花专列136列,运送优质棉花8.2万吨,主要发往江苏、浙江、山东等纺织产业集中地区,部分通过中欧班列转口至土耳其、孟加拉国等国家。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新疆棉花“出疆难”问题,更构建起“田间地头到纺织车间”的直达物流通道,让“中国棉”沿着铁路大动脉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精准调度破解运输难题,保障棉企物流畅通。棉花班列的常态化运行,考验着铁路系统的精细化调度能力。针对棉花容易受潮、怕挤压的特性,铁路部门专门调配棚车、集装箱等专业运输工具,采用“防潮膜+托盘”双层防护包装,确保棉花品质不受影响。在运输组织上,实行“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政策,乌鲁木齐、石河子等主要棉花产区车站建立“24小时绿色通道”,企业提前24小时申报即可完成装车,较普通货物运输效率提升50%。
产业联动激活经济链条,助力乡村振兴提速。棉花班列不仅是运输通道,更是串联产业链的经济纽带。在南疆阿克苏地区,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合作,在棉花主产区建设28个田间收货点,棉农采摘的棉花可直接通过短途汽车运至火车站装车,减少中间环节损耗。这种“铁路+农业”模式带动当地棉花收购价每公斤提高0.3元,惠及20万棉农。更深远的是,班列推动新疆棉花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随着运输效率提升,浙江、广东等地纺织企业纷纷在新疆投资建厂,目前已有12家纺纱企业落户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本地棉花生产的棉纱再通过铁路发回浙江、广东等地,形成“种植—加工—外销”的完整产业链。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新疆棉花本地加工率达68%,较班列开行前提高23个百分点,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让棉花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内外联通拓展市场空间,服务双循环新格局。常态化开行的棉花班列,正成为新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在国内循环方面,班列将新疆棉花快速输送至长三角、珠三角纺织基地,保障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原料供应,今年已有5.6万吨新疆棉花通过铁路发往江浙地区,满足了当地30%的原料需求。在国际循环方面,铁路部门创新“棉花专列+中欧班列”联运模式,新疆棉花经西安、重庆等枢纽转乘中欧班列出口,今年已累计出口1.2万吨,主要用于土耳其、孟加拉国等国的服装加工。这种“内销+出口”的双向通道,不仅稳定了国际棉花贸易市场,更让新疆从棉花生产基地升级为区域性物流枢纽。特别是在RCEP框架下,通过铁路运输的新疆棉花及制品在东盟国家享受关税优惠,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棉”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纺织业参与全球分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疆棉花铁路班列的常态化开行,是铁路部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从保障棉企物流畅通,到激活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再到联通内外服务双循环,铁路用钢铁大动脉串联起棉花产业的“田间地头”与“全球市场”。当一列列满载雪白棉花的列车驰骋在广袤大地上,它们不仅运送着优质的农产品,更承载着新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书写着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侯利彬)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新手投资小白必看!中信证券低风险基金2025投资指南
2025-08-11 11:10
-
消费寒冬破局密码:年轻人正用「情绪价值」改写万亿市场规则
2025-08-11 11:10
-
TLAC非资本债究竟是个啥?国有大行居然发行规模近1700亿
2025-08-11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