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先息后本利息计算方式,别被高利率坑了
发布时间:2小时前阅读:26
网贷先息后本的利息计算方式为:月利息 = 贷款本金 × 月利率(月利率 = 年利率 ÷ 12),总利息 = 月利息 × 贷款月数。需警惕高利率陷阱,部分网贷平台年化利率可达15% - 36%,甚至更高,实际总利息支出可能远高于银行贷款。
一、先息后本利息计算的核心逻辑
先息后本的核心是“前期只还利息,到期一次性还本金”,其利息计算基于以下公式:
月利息 = 贷款本金 × 月利率
月利率 = 年利率 ÷ 12(若合同标注日利率,则需转换为月利率,如日利率0.05% → 月利率1.5%)。
总利息 = 月利息 × 贷款月数
例如:贷款10万元,年利率12%,期限12个月,则月利率1%,每月利息1000元,总利息1.2万元。
二、网贷先息后本的高利率陷阱
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
部分平台通过“日利率”宣传降低用户警惕性(如日利率0.05%,实际年化利率18.25%)。
隐藏费用:部分平台收取服务费、担保费等,综合年化利率(IRR)可能超36%,远超法定红线。
2.利息对比案例
网贷平台:贷款10万元,年化利率24%,期限3年,总利息7.2万元,到期需还17.2万元。
银行信用贷:同样条件下,年化利率5%,总利息仅1.5万元,到期还款11.5万元。
差异:网贷利息是银行的4.8倍,成本显著更高。
点击下方图片进行查看
三、先息后本的隐性风险
1.到期还本压力大
贷款到期时需一次性偿还全部本金,若未提前规划资金,可能面临逾期风险。
例如:贷款20万元,年化利率24%,3年后需还20万元本金,而银行同类产品每月仅需还利息约666元,到期压力更低。
2.征信影响
网贷单笔金额低,需多笔叠加满足大额需求,导致征信报告中贷款笔数过多、月还款金额过高,可能被银行认定为高风险客户,影响后续贷款申请。
3.债务陷阱
还款周期短、利息高,易陷入“借新还旧”循环,负债如滚雪球般增加,最终可能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信用破产。
四、如何避免被高利率“坑”?
1.穿透式核算综合成本
要求平台出具《综合成本明细表》,合并计算利息、管理费、保险费等所有费用,避免被拆分收费欺骗。
警惕“砍头息”“自动续期”等套路,如借款5000元到手仅3500元,7天期借款实际年化利率高达5959.18%。
2.拒绝隐性条款
仔细核查合同条款,特别是复利计息规则(需双方明确约定)、续期手续费等,通过截屏、录音固定证据,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强制捆绑销售行为。
3.优化债务结构
优先用银行信用贷(利率可低至3.5%)置换高息网贷(普遍利率超18%),减少利息支出。
清理网贷账单时,优先处理大额高息网贷,避免债务滚雪球。
4.控制借贷冲动
远离信用卡套现、多平台拆借等行为,坚持“量入为出”原则,避免过度消费导致债务危机。
更多关于银行贷款的具体问题您这里可以直接点击我的头像联系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下一篇资讯:
暂无下一篇

-
布局未来,赢在起点!中信证券2025年资产配置策略全解析
2025-08-04 11:55
-
3600元育儿补贴落地,生育友好型社会多久会来?(内含补贴领取方法)
2025-08-04 11:55
-
新手村必读:从入门到进阶十佳理财书单推荐!
2025-08-04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