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近期偏弱,8月下旬后有修复契机
发布时间:2025-7-30 08:29阅读:73
一、因提货较好国内大豆、豆粕库存可能在8月中旬见顶
据MYSTEEL统计,截至2025年7月25日,国内港口大豆库存为808.5万吨,同比去年偏高约23万吨,油厂豆粕库存为104万吨,同比去年下降约30万吨,意味着国内蛋白库存比去年略偏少。饲料企业库存天数为8.19天,同比去年高0.76天,按国内每天20万吨级的豆粕消费量看,下游库存比去年高几十万吨级。因此,总体来看,目前国内蛋白库存与去年类似。
消费方面,今年生猪表观消费、出栏量、屠宰量均大幅高于去年,可能能够解释6、7月大豆创纪录压榨量下,下游提货大增,但饲料企业库存天数并没有大幅累积的现象。
买船方面,2024年9月到2025年8月共买船10783万吨,去年同期共买船11189万吨,考虑到2024年10月比2023年10月港口大豆库存约高200万吨,年度供应实际同比下降约200万吨。截至2025年7月22日机构统计2025年9月买船620万吨,10月106万吨。对比去年同期,2024年9月以后的买船仅306万吨,而目前2025年9月以后的买船已突破730万吨。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买船利润比去年同期较好,不过后期买船量受到中美贸易关系的制约。因此可以预计,在类似供应、消费增加的背景下,国内大豆、豆粕库存可能在8月中旬左右见顶。
二、8月-次年1月外盘大豆供应压力比去年略大,南美新作预期产量增速放缓
美豆方面,今年丰产概率较大,但实现52.5蒲/英亩的最高趋势单产较难,因为美豆单产已经多年没有突破52蒲/英亩的平台。今年美豆总体降雨较好,跟去年类似,没有16/17年充沛(16/17年度单产突破52蒲/英亩),因此后期可能有单产下调,假设单产下调到51.5-52蒲/英亩,美豆25/26年度产量可能下调100-200万吨左右,这种情况下同比去年下降约200-300万吨,美豆自身维持一个供需平衡的格局。美豆新作出口量预计比去年同期下滑300-600万吨。
巴西方面,据机构预估2025年巴西大豆产量1.69亿吨,出口量预计为1.02亿吨。据ANEC统计2025年2-7月巴西大豆发货量约7900万吨,意味着8-1月巴西大豆发货量在2300万吨,考虑到24/25年度巴西累库,实际若把期末库存放在2900万吨时,可发货量在2900万吨左右。而2024年8月初,市场预估巴西大豆期末库存为2900万吨时8-1月发货量仅有2200万吨。因此,巴西8-1月可出口量比去年同期高约700万吨,可出口量在2300-2900万吨之间。
因此,可以看出9-1月外盘的现实供应压力比去年更高,尤其是考虑到今年美国、巴西及阿根廷压榨增量较往年同期偏大。此外,南美大豆的定价权已经增加,当前南美新作种植面积预计继续增加,主要是巴西退化牧场面积充足,不过南美总体产量增量下降,预计同比增加500-600万吨。
三、大豆进口成本预计和去年类似维持区间震荡
截至2025年7月29日美豆11月合约价格为1009美分/蒲,去年同期为1040美分/蒲,种植成本也均在1190美分/蒲附近。美豆新作和旧作库销比均略好于去年,全球大豆的新、旧作库销比也略好于去年,因此美豆在去年的955美分/蒲有一定支撑。
巴西大豆FOB升贴水近月报价为180美分/蒲左右,强于去年,虽然供应增加,但由于中国目前缺乏美豆买船,巴西定价权提升,中国需要承受约70美分/蒲的溢价。如果后期中美有关于大豆买船的结果,巴西升贴水可能有60-70美分/蒲的下跌空间。总体来看,在南美没有太大减产预期前,外盘大豆进口成本底部区间可能和去年一样维持3600元/吨左右水平,但由于全球大豆过剩且没有较大改善预期向上空间也不大。
国内大豆现货榨利目前处于盈亏平衡线,09、11月合约豆粕、豆油榨利也处于盈亏平衡,而去年同期现货榨利已经亏损300-400元/吨。如果国内下游豆粕消费仍能维持近期高水平,那么或许可能跳过8月库存压力,一直维持目前的榨利水平直接交易南美播种期及9-11月国内大豆去库期,之后则需要看南美的天气及种植面积情况。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已到港的大豆供应量与去年同期类似,下游提货更好。后期外盘大豆供应压力比去年同期更高,不仅在于巴西大豆可出口量更大,而且阿根廷、美国、巴西大豆的压榨增量也较高,国际豆粕可售量也更大。预期上,与去年类似,南美新作种植面积预计继续增加,主要是巴西退化牧场面积较大,此外,据USDA预估阿根廷种植面积可能小幅下降,南美大豆新作产量增速放缓。估值上,国内压榨利润处于盈亏平衡线,没有积累太多的反弹动能,外盘大豆进口成本也看不到较大的反弹动机,即使CBOT大豆因为美豆自身库销比或者中国买船上涨,巴西升贴水也可能会用类似的跌幅抵消美豆盘面涨幅,预期差在于美豆向上修复的幅度是否大于巴西升贴水下跌幅度。
策略上,虽然8月中旬国内库存可能见顶释放部分压力,但在供应充足且缺乏强力驱动背景下,中期价格更可能维持区间震荡格局。因此,建议豆粕仍以区间震荡思路为主,向上突破需要贸易战加剧、南美种植问题配合,向下突破则需要国内消费滑坡、供应进一步宽松等刺激。节奏上近期豆粕可能仍然偏弱,因库存较大,外盘可售量充足,上涨契机可能会来源于9月国庆备货、国内大豆去库窗口以及南美种植交易带来的榨利回暖,且豆油端可能因年末棕榈油去库预期、B50政策预期相对更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原油预计最快7月下旬上市?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0 09:58
-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得主荣获825万奖金,究竟研究的啥?
2025-10-20 09:58
-
主播、骑手、网约车司机收入全面裸奔!10月起你的个税这样算
2025-10-20 09:5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