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丙烯期货上市介绍(上)
发布时间:2025-7-14 17:30阅读:45
专题导读:
据郑州商品交易所7月8日消息,将于7月22日(星期二)上市丙烯期货期权合约。
丙烯是石化行业中三大基础烯烃之一,向上承接原油、天然气、煤炭、丙烷等基础原料,向下链接多种精细化工品,涵盖聚丙烯(PP)、环氧丙烷(PO)、丙烯腈(ACN)、丙烯酸、丁辛醇、酚酮、环氧氯丙烷等,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建材、电子、汽车等领域。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丙烯生产国及消费国和进口国,截至2024年底,我国丙烯产能7119万吨,产量5341万吨,产能利用率75%,表观消费量5535万吨,进口201万吨。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供风险管理工具,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丙烯期货和期权。
丙烯期货自2025年7月22日(星期二)起上市交易。丙烯期货合约的交易代码为PL,交易单位为20吨/手。首批上市期货合约为PL2601至PL2607,首批上市期权合约为以2601、2602为标的的期权合约。期货上市当日集合竞价时间为上午8:55-9:00,交易时间为9:00-11:30和13:30-15:00。7月22日当晚起开展夜盘交易,夜盘交易时间为21:00-23:00。
01
丙烯介绍
1.1 丙烯定义与性质
丙烯(propyle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品之一,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分子式为C3H6,为无色、低毒、有烃类气味的气体,熔点-191.2℃,沸点-47.7℃,易燃易爆,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2%~11.1%;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属于二类危化品。
丙烯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碳碳双键及烯丙基上的氢原子所决定,丙烯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加氢反应、水合反应、催化氧化反应、环氧化反应等。
1.2 丙烯产业链概况
丙烯是石化行业中三大基础烯烃之一,向上承接原油、天然气、煤炭、丙烷等基础原料,向下链接多种精细化工品,涵盖聚丙烯(PP)、环氧丙烷(PO)、丙烯腈(ACN)、丙烯酸、丁辛醇、酚酮、环氧氯丙烷等,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建材、电子、汽车等领域。其上下游高度关联,是衡量化工景气的核心品种之一,丙烯产业链在全球石化格局中扮演着重要地位。
1.3 丙烯的存储运输
丙烯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易燃,属于2.1类危化品,但它在常温常压下相对偏稳定,是可以长期储存的,但在其存储及运输过程中需要用加压或者低温的方式使其变为液态。
在仓储中,需采用专门的高压球型罐体或冷冻罐,但这些罐的建设和使用成本都比较高,一般的贸易商无力承担,因此第三方社会库容非常少。高压球型罐体的常见规格为2000m -4000m ;而冷冻罐为圆柱体,存储温度在-40℃~-10℃,常见规格为20000m -40000m 。目前国内以高压球型罐体为主。
运输方面,则可分为汽运跟船运。汽运主要应用于内贸环节,目前山东是汽运最活跃的地区,汽运主要用的是压力槽车,车容积大概在55m -60m ,实际可装载量在19-25吨(跟丙烯20吨/手相对应),汽运吨公里运输成本大概在0.6-0.8元,可覆盖范围在300KM左右,当然实际还是看区域间的价差。船运则主要用于外贸,使用的工具有压力槽船及冷冻船。压力槽船的规格多在3000m -5000m ,实际可装载丙烯在1500-2500吨,适用于近洋运输,是我们在外贸中主要采用的。低温冷冻槽船则比较大,规格多在10000m -40000m ,实际可装载丙烯量在5000-20000吨,更适用于远洋运输。
1.4 丙烯生产工艺
随着国内石脑油制烯烃、煤制烯烃(CTO)、甲醇制烯烃(MTO)及丙烷脱氢制丙烯(PDH)等工艺的发展,丙烯来源呈现多元化。
1.4.1 炼油的副产路径
油制烯烃是一种主要的烯烃生产工艺,一方面可以通过石脑油等蒸汽裂解来制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重质油催化裂化来制备。
1) 蒸汽裂解工艺
工业上蒸汽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制取乙烯,副产品为丙烯、丁二烯等低分子烯烃,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轻质芳烃,另外还生成少量重质芳烃。蒸汽裂解是吸热反应,通常在管式加热炉内进行,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将长链烃类原料裂解为短链烃类。蒸汽裂解原料可以有多种,通常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裂解路线, 当其他原料,比如丙丁烷的经济性好的时候,部分装置可以转换成以丙丁烷作为裂解原料。蒸汽裂解的产品分布跟裂解的原料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丙烯的收率大概在15%-20%。一般情形下,以轻质石脑油作为裂解原料,产品乙烯的收率在30%左右,丙烯收率则在15%左右;而若以乙烷作为裂解料,则80%左右产品都是乙烯,丙烷只有1%-2%。
2)催化裂化工艺
催化裂化属于原油的二次加工工艺,为重质油/大分子烃类在高温及催化剂条件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较小分子烃类。催化裂化的原料主要包括渣油及馏分油,常规的FCC其主要产物为柴油、汽油及液化石油气,同时产生副产品丙烯、丙烷及C4等,丙烯的收率仅在4%左右。后经技术改进,DCC工艺大大提升了丙烯的出率,可以达到FCC工艺的3-5倍,约在20%左右。
随着汽柴油需求达峰,叠加环保的压力,催化裂化是目前产能主要的淘汰方向。
1.4.2 On-purpose 路线
1)煤制烯烃
煤制丙烯指的是将煤炭作为原料制取丙烯的方法,基于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基本情况下,煤制丙烯的比重逐年上升,海外除非洲外基本没有煤制烯烃的工艺。
煤制烯烃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煤的气化 :将煤与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合成气(CO+H2),通常使用气流床或干煤粉气化炉。
合成甲醇:将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CH3OH),通常采用铜基催化剂。
甲醇制丙烯(MTP) :即通过转化甲醇、二甲醚混合物生产丙烯 。首先将甲醇脱水成二甲醚(DME),再裂解成烯烃,产物分布丙烯乙烯之比多为1:1。甲醇制烯烃是整个工艺的核心步骤。
烯烃分离:通过低温分馏、压缩、吸附等方式分离出乙烯、丙烯、丁烯等。
副产处理: 比如副产烃类克用于加氢裂化,未转化的甲醇也可以循环利用等。
我国甲醇制烯烃装置目前主要有4种技术:一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技术DMTO-Ⅰ、DMTO-Ⅱ和DMTO-Ⅲ,神华包头、中煤榆林、延长中煤、宁夏宝丰、青海盐湖等多套MTO装置均采用了该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双烯的收率也相对更高;二是美国UOP公司开发的MTO技术,南京诚志、山东阳煤恒通、山东鲁西化工以及江苏斯尔邦等采用了该技术;三是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开发的SMTO技术,中安联合以及中天合创采用该技术;四是德国鲁奇技术(MTP),目前神华宁煤和大唐多伦采用该技术。
2)PDH
丙烷脱氢(PDH)制丙烯是一种以丙烷作为原料,经过脱氢反应生产丙烯的专产工艺,是近年来全球丙烯扩张的的重要技术路线。该工艺通过催化剂作用,在高温下将丙烯脱去2个氢原子,转化为丙烯,副产氢气。与其他烯烃生产技术不同,PDH是一种专产丙烯、产品结构单一、原料可控性强的路径。当前主流的技术包括美国的Catofin及Oleflex。PDH装置具有建设周期短、灵活性强、环保优势明显等特征,但也面临着原料(丙烷)波动的风险,盈利高度依赖丙烷-丙烯价差。但PDH整体契合国家烯烃产业“轻质化”发展战略,在未来丙烯供应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5 纯苯价格应该因素
通过回顾丙烯10年的价格行情,可以将丙烯价格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原油波动带来的成本影响
丙烯的主要生产路径包括石脑油裂解、PDH、煤质及催化裂化,其中以石脑油及催化裂化为主的油制路径占到了整体产能的50%,而油制路线的成本对原油价格高度敏感。
例如在2014到2015年期间,原油因产能扩张暴跌,导致石脑油、丙烷等价格同步崩跌,丙烯价格因成本坍塌运行至低位,造成部分装置被迫减产或停工。
2) 装置检修引起的供需错配
丙烯的供应高度依赖上游装置的稳定运行,一旦装置检修或者意外停车(特别是一些外放为主的装置),会造成供应阶段性的短缺,进而使现货市场紧张。同理丙烯的需求也依赖下游装置的稳定性,特别是聚丙烯装置的运行情况。
通过观察近两年丙烯价格与丙烯供需缺口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时间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即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上涨,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下跌。
3) 下游需求变动带来的影响
在成本压力减弱的时候,其下游衍生品(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丙烯酸、丁辛醇、酚酮等)的消费能力及利润空间直接决定着丙烯价格的高度。
如2020-2021年疫后阶段,一方面国内需求恢复较快,另一方面因海外供应恢复迟缓造成了终端部分产品的强劲出口,最终推动丙烯价格出现上涨。
而近两年,因地产疲软造成聚丙烯等开工低迷,利润压缩,导致下游对高价原料接受度下降,丙烯现货价格承压。
02
全球丙烯产业格局
2.1 全球丙烯供应
近5年,全球丙烯产能处于温和增长阶段,年复合增长率在5%左右,产能从2019年的1.39亿吨增长到24年年底的1.78亿吨,累计增加大约3900万吨。其中,2024年产能增长了814万吨,产能增速4.8%,较2023年的增速小幅下滑。2025年依然是丙烯的投产大年,但大部分的投产计划依然还是在中国。据公开数据统计,25年上半年印尼投产了一套52万吨的裂解装置,沙特Advanced Polyolefins投产了一套84万吨的PDH,国内宝丰、裕龙、万华等共计投了661万吨,下半年也还存在250-300万吨的投产计划。
对比不同地区的产能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贡献了大部分的增速,中国丙烯产能从19年的4100万吨增长到24年底的7100万吨,共计增加了3000万吨,占到总增长量的77%。
从生产工艺来看,截至2024年底,全球丙烯生产工艺中占比最大的依然是蒸汽裂解,占比41%;其次为催化裂化,占比29%,即油制路线占比约在70%左右,对比2019年,油制路线的占比下滑了越约8%;与此同时,PDH作为近几年丙烯产能增长的主力军,占比从2019年的11%增长到2024年的19%,增加了8%。其他煤制占比约4%,主要在中国。
正所谓“全球丙烯看东北亚,东北亚丙烯看中国”,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北亚集中了全球50%的丙烯产能,主要集中于中国(39%)、韩国及日本;除东北亚外,北美、西欧、中东也占据了一定份额,分别为13.57%、8.94%及7.09%;剩余区域的占比就相对比较小。
韩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丙烯出口国,近几年产能有所增长,但增幅比较慢。截至2024年底,丙烯产能1046万吨,产量约870万吨,产能利用率83%。生产工艺以蒸汽裂解为主,其次为催化裂化。韩国的产能相对比较集中,LG、乐天、YNCC、韩华、埃斯等产能最大的前5家企业占到了全韩国产能的57%。
日本作为同样重要的丙烯出口国,其产能却一直在缩减,且有持续缩减的预期。观察其生产工艺,基本90%以上是蒸汽裂解及催化裂化,而日本从2020年起就在持续推动炼厂整合退出,这也造成了丙烯产能的日益缩减。截至24年底,日本丙烯产能共计590万吨,产量375万吨,综合产能利用率仅有63.55%。同样,日本的产能比韩国更加集中,前5家企业占到了全部产能的75%。
北美作为丙烯产能第二大的区域,近三年产能增长率仅2%,截至24年底,共计产能2419万吨,其中美国2206万吨,另外213万吨产能属于加拿大。不同于日韩,得益于北美巨大的汽油需求,使得催化裂化成为最主要的丙烯来源,其次为蒸汽裂解,还有少量的PDH。
2.2 全球丙烯需求
2.2.1 需求概况
据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丙烯需求量在1.53-1.58亿吨。丙烯下游以精细化化工为主,品类相对比较多,包括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丙烯酸、丁辛醇、酚酮、环氧氯丙烷等,其中聚丙烯为最主要的下游,占比超过58%。
丙烯的主要消费地为东北亚、北美、西欧以及中东,截至2024年底,四大地区的消费占比分别是53%、13%、10%以及7%,其中,消费缩量主要是在北美及西欧,占比分别下降了2%及4%,消费增量则发生在东北亚,增长了8%,而最主要的增量在中国,中国已成为丙烯最大的生产以及消费聚集地。
2.2.2 聚丙烯
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是由丙烯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制成的半结晶的热塑性聚合物,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是丙烯最主要的下游。
聚丙烯通常呈白色蜡状固体,无色、无味、无毒,密度为0.89~0.92g/cm3,熔点为164-176℃,使用温度范围为-30~140℃。聚丙烯轻巧,耐磨,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腐蚀性、可塑性等,其终端制品被广泛用于包装材料、房地产、日用品、医疗用品等多个领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材料。
截至2024年底,全球聚丙烯产能约11068万吨,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北美和中东等地区,东北亚产能约5560万吨,占比在50%左右,其中中国占到了40%;其次为北美,产能约为1139万吨,占比10.4%;再次为中东,产能为1013万吨,占比9.15%。
2.2.3 环氧丙烷
环氧丙烷(Propylene Oxide,简称PO)又名氧化丙烯、甲基环氧乙烷、1,2-环氧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6O,是丙烯第二大下游,同时也是近年来在丙烯下游中增速相对比较快的品类。
环氧丙烷为无色醚味液体,溶于水,混溶于甲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等多数有机溶剂,熔点-112℃,沸点34℃,易燃,有毒,对粘膜和皮肤有刺激性。环氧丙烷可装于干燥、清洁和密封性好的镀锌铁桶内,或采用专用槽车运输。环氧丙烷应贮存于25℃以下的阴凉、通风、干燥处,不得于日光下直接曝晒并隔绝火源。
截至2024年,全球环氧丙烷(PO)的总产能约为1650万吨,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北美洲和欧洲地区。其中,中国的产能为742万吨,占比约45%,位居世界首位。2025年,全球环氧丙烷新增产能还是主要集中在中国,年均产能增速超过25%,中国总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全球产能占比将超过50%。
2.2.4 丙烯腈
丙烯腈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化学式为C3H3N,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83.5℃,沸点77.3℃,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
丙烯腈是三大合成材料(纤维、橡胶、塑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其生产原料主要为丙烯和液氨,其下游主要有ABS树脂、丙烯酰胺、腈纶、丁腈橡胶、碳纤维等材料,终端产品广泛用于航天航空、风力发电、家电、服装、汽车、医药、建筑、电子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4年底,全球丙烯腈产能906.4万吨,产能非常集中于东北亚,产能为635万吨,产能占比70%,而增长点则主要集中于中国。
2.2.5 丙烯酸
丙烯酸(Acrylic aci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最简单的不饱和脂肪酸,化学式为C3H4O2,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混溶)及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熔点13℃,沸点140.9℃。
由于在结构中含有不饱和键,其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在空气中易聚合生成聚丙烯酸,可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丙酸,可与醇类发生酯化反应,比如跟甲醇反应生成丙烯酸甲酯,亦可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丙烯酸主要可用于制备丙烯酸酯、高分子吸水树脂等,被广泛用于涂料、纺织、卫生用品和保水剂等领域。
截至24年底,丙烯酸全球产能912万吨,整体的产能增速相对比较慢,其中中国408万吨,占比40%;其次为北美洲,产能131万吨,占比16.33%。
2.2.6 丁辛醇
由于丁醇和辛醇是通过丙烯羰基合成法以丙烯、合成气和氢气作为原料在同一装置中生产,故习惯上合称为丁辛醇,丁辛醇是合成精细化工品的重要原料,下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地产、医药、塑料、印染等行业,其中建筑业以及直接消费行业与丁辛醇需求的相关性最高。
正丁醇,又名1-丁醇,化学式为C4H10O,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机化合物,有酒味。沸点117.6℃,熔点-88.6℃,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主要下游产品是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正丁醇可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甚至是能源领域。
辛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化学式为C8H18O,熔点为-15.4℃至-16.3℃,沸点为195℃,闪点为81℃。辛醇在常温下可燃,并且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具有刺激性气味。辛醇的主要下游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和丙烯酸辛酯,这些产品多用于生产涂料、胶粘剂、增塑剂、溶剂、石油添加剂以及合成香料等。
截至24年底,全球丁醇产能837万吨(包含异丁醇),辛醇产能643万吨。丁醇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及北美,东北亚占比66.76%,北美占比17.45%。辛醇产能同样集中在东北亚,占比63.97%。
2.3 全球丙烯贸易流向
丙烯具有低沸点、易燃易爆的特性,运输依赖冷冻船或压力船,导致远洋运输成本高、安全风险大,所以丙烯的贸易更多的呈现区域性的特点,以亚洲为主导。
截至2024年底,据ITC统计,全球丙烯出口量579万吨,近年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主要的出口国包括韩国、日本、荷兰、德国、美国等,主要的进口国主要有中国、德国、比利时、中国台湾、东南亚等。总结近几年的贸易流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亚洲区域
亚洲区域,以日韩为主要出口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各国为主要进口国。2024年,韩国共计出口175万吨,日本共计出口57万吨,而其最主要的出口流向为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其中韩国共计164万吨,日本共计44万吨。此外,日韩之间还有10来万吨的双边贸易。剩余的量则发往东南亚。
2)美洲区域
美国作为美洲区域的主要出口国,2024年共计出口了38万吨,其出口地主要有墨西哥、哥伦比亚,分别为20.6万吨、15.8万吨,其余少量发往加拿大、亚洲及欧洲。
3)欧洲区域
欧洲区域更多的是区域内的自循环,比如主要出口国荷兰、德国,在2024年分别出口了75万吨及39万吨,其中荷兰主要出口往比利时、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德国主要出口往法国、荷兰、波兰、捷克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别再错过下一波行情!国泰海通眼中的2025“十倍股”摇篮在哪里?
2025-09-01 11:19
-
速看:9月重磅政策密集落地,1日正式执行,影响你的生活
2025-09-01 11:19
-
速领:50+基金理财必备工具,效率直接拉满!
2025-09-01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