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要淘母猪、减产能、控二育
发布时间:2025-7-25 19:06阅读:49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参会代表包括多家规模企业和中小养殖户代表,以及四川、河南、广东等生猪产销大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还有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和中国畜牧业协会负责人。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副部长张治礼、国家首席兽医师陶怀颖、总畜牧师王乐君出席。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强调,要完善政策措施,防止生猪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消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制约;严格落实产能调控,合理淘汰低效能繁母猪,适当调减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加快建立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猪种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自主创新;推进安全规范屠宰,严厉打击屠宰检疫违法行为,强化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深入开展养殖业节粮行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持续推进豆粕减量替代。
为何要控产能?过去生猪调控以价格为主,但因生产周期长、惯性大,调整生效需数月,难以快速稳定市场。近年“猪周期”波动表明,稳固的基础产能是稳产保供的关键。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核心指标,直接从生产源头调节,可更快熨平周期波动,因此生猪成为首个实施产能调控的农产品。
根据《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我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为3900万头,波动范围在92%—105%。截至今年6月末,存栏量达4043万头,占正常保有量的103.7%,接近上限。价格方面,上半年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5.50元/公斤,同比下跌0.8%,盈利水平下降。
在盈利期,养殖主体易扩大养殖规模,若集体扩张,可能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威胁养殖户收益,甚至引发行业风险。调控需各方协作,龙头企业应带头调减落后产能,中小养殖户减少低质竞争,聚焦节本增效。调控需把握节奏,避免行政干预,通过预警信息和管理预期引导供需平衡,实现产能“软着陆”。
有与会者表示,过去十年,猪业智能化、育种、效率显著提升,涌现一批世界级企业,但头部企业占比过高,前三家接近20%,前30家超40%,前300家达65%,可能引发垄断风险,影响种养结合、产业链收益及疫病防控。原因包括非洲猪瘟、资本驱动、地方招商及政策扶持。未来,他建议调整产业结构,单一企业年出栏不超过3000万头,自繁自养母猪规模不超万头;推行种养结合,鼓励适度规模猪场和家庭农场;加强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建设,探索会员自律和配额管理。
正如《农民日报》所言,生猪产业连着居民餐桌和1700万小散养殖户的增收,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此次会议部署有望为产业带来长久稳定发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别再错过下一波行情!国泰海通眼中的2025“十倍股”摇篮在哪里?
2025-09-01 11:19
-
速看:9月重磅政策密集落地,1日正式执行,影响你的生活
2025-09-01 11:19
-
速领:50+基金理财必备工具,效率直接拉满!
2025-09-01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