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革新:2025年股票退市新规细则,详细解读
发布时间:2025-7-22 13:58阅读:2218
一、财务类退市:精准打击“僵尸企业”
营收与净利润双指标
主板上市公司若最近一年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创业板/科创板为1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若连续两年不达标,则直接退市。
案例:某主板公司2023年营收2.8亿元、净利润-5000万元,2024年营收2.9亿元、净利润-6000万元,触发退市条件。
净资产为负红线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为负的上市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则强制退市。
数据:截至2024年底,A股市场共有27家公司净资产为负,其中ST合泰(-73.59亿元)已发布退市预警。
审计意见刚性约束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直接触发退市风险警示;若连续两年出现此类情形,则终止上市。
二、交易类退市:市场化出清机制升级
面值退市标准差异化
主板: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或市值低于5亿元;
创业板/科创板: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或市值低于3亿元;
北交所:连续6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或市值低于3亿元。
案例:ST博信(市值4.55亿元)、ST美讯(市值4.08亿元)已触发市值退市预警。
流动性退市指标
主板: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500万股;
创业板: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200万股;
北交所: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
股东人数退市门槛
主板:连续20个交易日股东人数低于2000人;
创业板:连续20个交易日股东人数低于400人;
北交所:连续60个交易日股东人数低于200人。
三、规范类退市:强化公司治理监管
资金占用红线
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达到净资产30%或金额超过2亿元,且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直接退市。
内控失效强制退市
连续两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或未按规定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终止上市。
控制权争夺退市情形
上市公司控制权无序争夺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有效信息的,监管机构可启动退市程序。
四、重大违法类退市:零容忍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直接退市情形
一年虚假记载金额达到2亿元且占比超过30%;
连续两年虚假记载金额达到3亿元且占比超过20%;
连续三年及以上存在虚假记载。
欺诈发行与信披违法
涉及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重大违法行为的,直接强制退市。
我司上市券商,佣金成本价,专项两融利率4.0,免费提供量化软件qmt和ptrade,欢迎咨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别再错过下一波行情!国泰海通眼中的2025“十倍股”摇篮在哪里?
2025-09-01 11:04
-
【券商研报】从“人工智能+”政策,看未来AI产业五大投资主线
2025-09-01 11:04
-
【开学啦】建仓、持仓、平仓、…各种“仓”都是什么意思?
2025-09-01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