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到期前对冲平仓一定更好吗?别被常识割了韭菜!
发布时间:2025-7-8 18:32阅读:145
01
流动性与成本困局:挤不出的"水分"
设想这样一种场景:你持有的是接近到期、极度虚值的看涨期权。股价离行权价十万八千里,市场普遍认为它到期作废没跑了。按照“提前对冲”的"常识",你决定平仓卖出锁定——0.0001元也是钱啊!
但问题是,市场会买单吗?
极虚值期权快到期时,买盘(Bid)可能低得可怜,甚至直接挂0.0001元。卖盘(Ask)也压得很低,但想找到一个买家接下你的单子,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你报0.0001元卖,没人接盘。
价格报得更低?比如0.00005元?这时交易所的"最小变动价位"限制可能跳出来了(如某些合约最小变动是0.0001元),你无法报低于0.0001元的价格。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你想平仓,却根本平不掉! 或者只能挂极低的价格被动等待成交(甚至最终0成交)。这不是策略失败,而是市场本身就没给你平仓的机会。
因此,对于高度虚值、临近到期、流动性极差的期权,“提前平仓”很可能是个伪命题——它根本做不到!试图强行平仓甚至可能以比理论价值低得多的价格成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就像在沙漠中甩卖矿泉水,看似主动,实则贱卖。持有到期让它自然归零,反而省心省力还省下手续费。
02
末日轮行情:被低估的 Gamma 爆发力
到期周最刺激的就是 “末日轮”!当期权接近平值状态,Gamma 会达到峰值,这时候标的价格哪怕只动一点点,期权价格都可能翻倍涨。举个例子:
某平值认购期权价格 50 元,Delta 是 0.5,Gamma 是 0.2。如果标的价格涨 1 元,期权 Delta 会从 0.5 跳到 0.7,价格直接涨到 50.6 元,比按 Delta 算的 50.5 元还高。尤其是到期前最后三天,单日回报 50% 以上都有可能!你提前平仓躲开的 “风险”,说不定正是别人赚翻的机会!
03
时间价值的秘密
设想一个再熟悉不过的画面:你手中那份看涨期权,随着股价攀升已经稳稳站到了实值的位置,离到期还剩几天。胜利的曙光仿佛就在眼前——但这时候平仓出场,你的收益真的完整保留住了吗?
不一定。 别忘了期权的定价机制——它由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组成。实值期权虽然时间价值占比不高,但它真实存在。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你现在持有某看涨期权,行权价2.6元。此时该期权价格是2.8元,内在价值0.2元。期权还剩3天到期,市场报价0.201元,说明它还有0.001元的时间价值。
如果你在此时平仓卖出,你将获得这0.201元,其中时间价值贡献了0.001元。
但如果你耐心拿到到期呢?
- 标的价格 ≥ 2.6元(行权价):你铁定行权,稳稳拿到内在价值0.2元(假设标的价格维持在2.8元)。
- 此时比较:提前平仓收入0.201元 vs 到期行权收入0.200元。看似提前平仓多赚1分钱,但注意:
关键点来了:
- 实值期权到期时时间价值必然归零,内在价值兑现,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 提前平仓你拿到了“残余”时间价值,但为此付出的是手续费、买卖价差等交易成本,以及可能的流动性不足带来的滑点(尤其是深度实值期权,往往流动性差,想买的人少)。
- 在大部分情况下(除非那份期权时间价值奇高),提前平仓所获得的额外时间价值(哪怕只有1分钱),很可能被交易成本吃掉,甚至不够本!更别说还要面临滑点损失。
当期权是深度实值(时间价值微不足道)、流动性一般、且你判断到期时内在价值大概率不会被侵蚀(如标的价格趋势明确)时,选择行权而非提前平仓,往往是更优解,尤其是临近到期那1-2天。省下的那点交易成本和可能规避的滑点,就是你留在口袋里的纯利润!
04
期权交易里没有包赢的策略,只有更适合当下处境的决策。下次当到期日的倒计时滴答响起,别被那条"赶紧跑"的"常识"绑架。请先冷静问自己这四个问题:
- 手里是实值期权还是虚值期权? 深实值,别急着砍;深虚值,想平也难。
- 离到期日还剩几天? 时间价值已蒸发殆尽?强平或许不如待其自然凋零。
- 市场在平静期还是癫狂期? 巨震将至时,频繁调仓可能只是无谓损耗。
- 流动性真的支持顺畅离场吗? 买卖盘口是否稀薄如纸?强行平仓的价格代价你能否承受?
最成功的交易员,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每一步都踩在节奏上的舞者。在期权这片残酷的战场,只有那些真正掌握了"计算代价"智慧的人,才能让利润在到期铃响前依然稳稳躺在他的口袋里。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期权交易里,提前平仓不一定是 “保险栓”,盲目平仓可能让你错过大行情,甚至多亏钱。
所以,下次平仓前,先问问自己:“我是按策略操作,还是被害怕亏钱的心态推着走?” 愿你的每一次平仓选择,都来自理性分析,而不是惯性恐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15103944474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