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商业航天的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5-6-9 16:41阅读:386
6月4日新华网消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各地抢抓商业航天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等方面频频发力,商业航天逐步迈向“星辰大海”,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社会价值。
6月6日04时4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背景逻辑
本次火箭回收成功是从0到1的巨大突破
当前,全球商业航天领域正加快发展可回收火箭和低轨星座组网,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的双重拐点。在火箭制造端,多家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密集开展可复用液体火箭的飞行验证;在卫星制造端,更大的制造产能和更低的制造成本正在实现;在卫星应用端,包括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算力卫星、太空宽带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行业景气度与市场需求:全球6G技术白皮书确认太赫兹通信标准框架,基站射频组件厂商进入备货周期,卫星通信作为6G核心场景之一,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政策与产业支持
政策驱动:工信部近期强调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专用大模型,并推动AI赋能新型工业化,卫星通信作为6G通信和AI算力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受益于政策支持。
技术突破:卫星互联网领域迎来关键进展,如星网集团首批低轨卫星进入发射倒计时,相控阵天线成本大幅下降至商业化水平,加速产业链成熟。
可回收火箭:从“消耗品”转化为“耐用工具”为大规模发射提供条件
液体可回收火箭凭借大推力优势突破载荷上限,以回收复用降低成本,是开启航天工业规模化时代的核心引擎。火箭发动机通过回收设计,可将单次发射成本从“亿元级”压减至“千万元级”,较传统一次性火箭降低70%,使低轨卫星“一箭百星”组网、深空探测器“批量发射”成为经济可行的商业方案。
频谱资源稀缺,大幅扩展有望引发新一轮军备升级
卫星频轨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引起各国纷争。长期以来,卫星运营商持续与电信运营商在频谱资源方面进行博弈,近期Starlink再度呼吁FCC重新分配其卫星频率。据《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就国际电联(ITU)登记情况看,地球静止轨道上C频段通信卫星已近饱和,Ku频段通信卫星也很拥挤。各国卫星之间出现“撞车”和需要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抢占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争夺太空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发展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在分配上,空间频率和轨道采用“先登先占”规则,登记国拥有永久使用权利,而后发国家在分配中处于不公平地位。
卫星通导遥算服务价值巨大太空宽带渐行渐近
商业航天的价值在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等应用成为现实;算力卫星上天再次扩大了卫星应用的边界。据搜狐网,在ACP2023大会上,华为正式提出“太空宽带”计划:拟通过卫星建立起太空宽带网络,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并预计在2030年实现100Gbps+星际光互联网目标。
我司上市大券商,开户即享优惠费率,支持线上办理各项基本业务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华泰证券开户的佣金是多少?降低佣金的办法有几种?
2025-11-24 09:51
-
证券开户前,强烈建议先看完这篇攻略(特惠佣金)
2025-11-24 09:51
-
不想看书,看综艺照样可以学理财!
2025-11-24 09:51


当前我在线
18782253705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