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金看跌后市
发布时间:2025-6-4 19:20阅读:35
在4月份的快速反弹后,近1月A村港村重回焦灼状态。
具体来看,除了小微盘宽基、个别行业主题结构性行情外,大盘指数近期明显乏力,普遍调整震荡和磨叽浪费时间,让人揪心。
不过反过来说,投资的本质也是如此——等。等时机,等行情,等政策,都是在等……
大资金看跌后市?
尤其是在国内这个习惯性抢跑,卷到极致的市场,等待和煎熬已经成了最寻常之事。
当然,大盘指数窄幅震荡磨叽时间时,聪明资金、机构资金并不平静,平静湖面下正在暗流涌动。
我们以ETF基金为例,近一个月来,我发现一些聪明资金、机构资金“卖权益,买债基,加港股”。
先看资金净流出角度。
根据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日,近1月前10大资金净流出ETF如下图所示。
一眼看去,几乎全是权益ETF。
如创业板、沪深300、港股通互联网等头部ETF基金,均净流出30亿以上。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6月3日
近期火热的创新药ETF、恒生医疗ETF、港股创新药ETF以及300医药ETF,也都净流出20亿以上。
操作上,随着港股创新药、创新药等火热上涨,目前还在风口,有买的可以再等等,或分着减仓,但没买的就不适合追买了。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的前10大资金净流入ETF基金中,普遍是固收类ETF。
10个里有9个是货币ETF和债类ETF,而且净买入金额较大。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6月3日
名单中还有几只基准做市公司债ETF,是年初新出来的,简单跟大家科普下。
这几只ETF名称看似复杂,但本质不变,都是债类ETF。以前的债类ETF普遍投向国债,金融债、城投债辅之。现在则进一步完善,增补了公司债、信用债。
另外就是为了兼顾流动性考虑,增加了做市商制度。为所投标的债券提供流动性,缩减交易价差。
以沪市为例,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950245),指数成份债券有200多只,主要以央企、国企等公司债为主,权重和风险也很分散。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截至2025年6月3日
另外,我还看到一些激进资金——两融资金的动向。
同样以近1月为例,这些激进两融资金,区间净买入最多的前10大ETF如下。
主要狂买港股ETF,比如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香港证券、港股创新药。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6月3日
现在买入,年化收益16%?
以上数据统计,是否说明大资金短期看淡A村后市,在做“卖权益,买债基,加港股”的避险操作?
至于为啥加港股基金,因为港股的估值更低,分红、回购又较高,有一定防御性。
其实除了上述资金动向和数据,近期还有一个很诡异的投资数据:股指期货的远期贴水十分严重。
以中证1000指数为例。
截至昨天收盘,中证1000指数收盘是6070点,但中证1000股指期货2512合约收盘是5572点。
中间差了近500点。
即市场公开交易后,年底时指数点位,远低于现在指数点位。
到年底到期还有六七个月。
假设到年底时,行情不变,或年底仍是6070点,则相关的股指期货,到年底时年化收益约16%。
其他的中证500、沪深300也有贴水,到年底时年化收益率分别是12%、6%。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中性策略卷土重来!即一边抱团买小微盘,一边卖空股指期货对冲风险。
但是卖空压到这么低,也是挺猛的……
且类似投资策略以往不是没有爆仓过,过去几年就多次引发小微盘雪崩杀跌。
还有就是部分资金确实看跌后市行情,不然远期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不会交易出现那么低的结果。
其他内容涉及较杂,咱们基民也是懒人投资,就不展开分析了。
最后跟大家总结下:
以上各项投资数据、投资动向,不代表某某资产未来一定杀跌,投资市场之中也没有100%的事。但对我们个人投资者,A村波动太剧烈,尽可能在A村奉行谨慎小心、见好就收策略。
也可以分散部分资金,做海外成熟市场配置,它们常年熊短牛长,能进一步优化投资体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国庆长假投资“不放假”:中信证券推荐闲钱理财攻略
2025-09-09 09:53
-
【麒麟芯片】时隔四年重现华为发布会,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
2025-09-09 09:53
-
6只中证A500系列指数即将发布,对投资者有啥参考价值?
2025-09-09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