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辉农产品]一文读懂猪周期系列之周期规律与特征
发布时间:2025-5-28 08:53阅读:498
一文读懂猪周期系列之周期规律与特征
——猪周期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自 2002 年以来中国生猪市场已历经六轮周期,呈现规律性特征:时间跨度约 4 年(平均 47 个月),"长熊短牛"显著,上行期 20 个月,下行期 27 个月;价格波动上,传统周期低点 10元/公斤左右,前四轮振幅±50%,第五轮受非瘟冲击飙至 40 元/公斤(振幅+392%),第六轮收窄至±60%;形态规律上,顶部陡峭(如非瘟期单月涨 50%),底部则频现二次探底(如 2014、2022 年),主因产能去化不彻底与政策干预博弈。猪粮比跌破5:1 通常预示周期底部,历史上最长持续 12 周。
核心驱动包含三重逻辑:内因、外因及市场主体的"合成谬误"行为。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指标,领先猪价约 10 个月。第五轮周期打破传统框架,呈现极端波动(非瘟)、规模化率提高、产销区价格分化等特征;第六轮则演化出"阻尼现象",周期内嵌套小循环波动,价格遵循"皮球原理"。
未来行情预判:今年上半年受产能过剩压制,价格震荡走低;下半年随着产能去化传导至供给端,叠加消费回暖,Q3 或迎来阶段性反弹,但受制于规模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涨幅或低于历史周期峰值。但是进入 2026 年,尤其是春节过后再次进入淡季,会有一个二次探底行情。
六、周期规律及特征
(一)、 时空规律的归纳
从 2002 年以来的六轮猪周期走势图可以看出:
1、 每轮猪周期 4 年左右,平均 47 月,例如:2006-2010 年(48 个月);2010-2014 年(47 个月);2018-2022 年(47 个月)。上行期约 20 个月,下行期约 27 个月,呈现"长熊短牛"特征。
2、 空间上每轮生猪低点均价位于为 9-12 元/公斤区间(多在 10 元/公斤附近),且低点有逐步抬高的趋势。前四轮猪周期猪价在 10-20 元/公斤区间波动,第五轮由于非洲猪瘟及新冠疫情的加持,形成价格超级波动,非瘟期间猪价从 10 元/kg 暴涨至 40 元/kg。周期振幅从早期±50%逐步扩大至非洲猪瘟周期的+392%/-70%,但第六轮振幅显著收窄至±60%(2022年 12.5→28.5→13.4 元/kg)。
3、 尖顶肥尾现象
顶部陡峭:价格峰值普遍呈现"A 型"快速冲顶(如 2019 年非瘟周期单月涨幅超 50%),反映产能断崖式下跌与恐慌性抢购的叠加效应。
底部多重震荡:超 80%的周期出现二次探底(如 2014 年 4 月与 2015 年 3月、2022 年 3 月与 2023 年 3 月),甚至三重底(如 2009 年 6 月、2010年 6 月与 2011 年 3 月),主因产能去化不彻底与政策干预的拉锯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周期的结束会是底部的最低点,但是新一轮猪周期的起始点不一定是最低点,会是一个双重底甚至是三重底的右底部,所以周期的底对底时间跨度,只是一个相对的场位,而不是绝对的最低点的对应,周期是理论上的正确,不是科学上的精准。
4、 猪粮比
猪粮比价在 5.5:1 至 8.5:1 这个区间时,养殖者的收入刚好覆盖成本。当猪粮比高于上线 8.5:1 时,表明生猪价格相对于饲料价格有利,养猪盈利空间较大;低于下限 5.5:1,则表明养猪业面临亏损风险。一般猪粮比低于 5 预示着猪周期的底部。截至目前已有四次猪粮比低于 5,均是阶段性猪价底部。历史上,单轮周期跌破 5 的时间,最长大概是 12 周。
(二)、核心驱动不变
由前文(第二篇)摘要已经说明,猪周期当中主要因素有三个:内因、外因和合成谬误,这三个因素当中,生猪生长繁育周期是猪周期形成的关键底层因素,如果没有生猪的生长繁育周期也就无法形成完整的、独特的猪周期,即这是猪周期的根。生猪供给调整滞后于价格信号,形成 蛛网模型效应。能繁母猪存栏量是领先指标,通常领先猪价变化约 10 个月。
第三篇摘要指出,外部冲击是驱动猪周期演变的核心变量,其影响兼具长期性、非线性与复杂性。基于生物性(如疫病)、政策性(环保禁养)、经济性(饲料成本)、自然性(极端天气)四类冲击。外部冲击通过传导链条断裂(如禁运导致区域价格分化)与市场主体预期博弈(如压栏增重加剧供给波动)形成反馈循环,放大周期波动。
成本与利润也是影响猪周期的关键因素,其主要作用在于基于盈亏之上的决策上的“合成谬误”,行为导致必然的结果。
猪周期其实是内因、外因和合成谬误综合因素迭代混合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历史会重演,但不是简单重复”的底层因素,也是唯一解释。
(二)、新特征演变
第六轮轮猪周期基本上是第五轮极端波动猪周期的延续和演变,也有一些研究人员甚至把第五轮周期延长至 6 年,其实大可不必,四年周期的基本特征还是显而易见的,只是第六轮猪周期,由于上一期的极端走势,相对于传统周期,第五轮猪周期本身就产生了一些变化,并对后来的周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周期走势产生一些演变,具体表现在:
1、第五轮猪周期的变化
首先是波动幅度的极端化,远超传统周期的平均波幅;
其次,顶部的大幅、宽距的震荡,打破了“尖峰肥尾”的结构特征;
再次,规模化养殖产生质变。规模化养殖率从 2018 年的 36.6%提升至 2022 年的 65%,CR10(前十大企业市占率)从不足 10%增至20%以上 。
第四,区域价格分化并固化。疫情导致生猪跨省调运受限,形成产
销区价格分化(如 2019 年北方产区猪价暴跌,南方销区暴涨)。
2、对后市产生的影响
首先,在阻尼现象的加持下,对前几期的传统周期有所打破,即内在短周期增加,波动频率增加。在传统的猪周期当中,虽然在下跌过程中有一些反弹,但整体呈现一个周期只有一个循环,在当下的猪周期当中,已经显示出明显的 2 轮小周期的循环,小循环中传统周期的特征再次回归,比如“尖峰肥尾”、二次探底等都有呈现。
其次,地六轮猪周期价格波动形态遵循皮球原理,即底部区间相对稳定,但是反弹高度是前一个下跌幅度的 50%左右,佐证了本轮猪周期是前一轮的延续和演变这一推论,是对传统猪周期的一种变形,但是基本的时间跨度和内在逻辑没有改变。
再次,政策与资本深度介入
产能调控:2024 年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从 4100 万头下调至 3900 万头,但实际存栏仍超目标 5%。
期货工具:生猪期货上市后,期现价格相关性达 0.87,套期保值覆盖15%产能,生猪期货持仓量占现货规模比从 2021 年 8%提升至 2024 年 22%,但同时也带来:
价格发现功能加速周期节奏
资本介入加深(2022 年猪企债券融资超 800 亿元)
市场预期自我强化效应
期现基差波动率扩大至±15%。
七、对未来周期演变的预判(2025-2026)
首先我们先从核心驱动因素入手。
1、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猪周期驱动的核心因素,分析未来走势当然先从该指标入手。2024 年 11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见顶 4080 万头,随后连续回落,叠加中秋、国庆备货需求,那么可以推导出今年三季度恐会见底回升,南方高价区或反弹至 16 元/公斤,全国均价回升至 15.5 元/公斤,这也符合猪周期的季节性因素。
2、2025 年 Q1 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39 万头,处于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 103.6%,符合绿色区域标准但偏高,但叠加二次育肥占比 15%及中大猪存栏量增长 7%,短期供应过剩压力仍主导市场。短期供应过剩压力主要来自二次育肥和压栏增重,而非绝对产能过剩。但也说明 2025 年前半年是价格回落的过程。
3、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至 68%(年出栏万头以上企业),导致产能调整速度较散户时代减缓约 40%。回落走势或许会延续到 2026 年。
其次,猪周期特征方面之双底形态的必然性
1、产能去化不充分:当前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 5%,且规模场现金流可支撑 6-8 个月亏损,预计 2025 年 Q2 将出现第二次探底(猪价或下探 12-13 元/kg)。
2、成本支撑位下移:饲料成本下降(豆粕价格从 4200 元/吨回落至3200 元/吨)导致养殖完全成本中枢从 16 元/kg 降至 14.5 元/kg,延缓产能出清。
再次,周期特征之弱复苏周期开启
时间窗口:若 2025 年 Q1 能繁存栏同比降 7%,2026 年 Q1 或开启上行周期,但峰值难超 25 元/kg(较历史高点衰减 40%)。从猪周期 4 年循环来推算的话,2026 年 4 月份前后是个周期的拐点。
结构性机会:成本优势企业(完全成本≤14 元/kg)市占率或从 18%提升至 25%。将延缓时间并压制价格空间。
第三,从 2021 年初生猪期货上市以来,由于期货的金融属性加持,加大了基差的波动,但也增加了期货持仓量占现货规模的占比,使得期货市场功能,比如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功能得以实现,但是对价格波动风险有了一定的烫平,同时通过对期货价格的分析,可以得出现货价格的运行方向,和相应的幅度,甚至在期货的带动下,可以发现现货价格的变动方式,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对周期的研究,可以给企业经营带来战略性的指导。
从生猪期货加权周线走势图来看,生猪上市以来处于一个震荡走低的大格局状态,在 2024 年 4 季度之前,价格走势像空中落下的皮球,低位平台相对稳定,顶部主次降低,后一次反弹的高点基本上是前下跌幅度的一半,但随后创出上市以来的新低,直至 2025 年 1 月见底 12880 反弹,并与今年 4月下旬结束这轮弱势反弹再次回落走低。
随着去年年底历史新低出现,到今年年初见底回升,意味着一个大型下降三角形的突破,整体上打开了下降空间。目前随着弱势反弹的结束及回落走低,再创新低的可能是存在的,也符合周期和季节性规律。但是没有高度,就没有深度,弱势反弹之后,向下的空间是有限的,在此一带做形态也是有可能的。
结论:
2025 年 5 月后猪价将呈现 “先抑后扬” 趋势,随后进入 2026 年会有一个二次探底的过程:
上半年受产能过剩压制,价格震荡走低;下半年随着产能去化传导至供给端,叠加消费回暖,Q3 或迎来阶段性反弹,但受制于规模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涨幅或低于历史周期峰值。但是进入 2026 年,尤其是春节过后再次进入淡季,会有一个二次探底行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